构建以数字孪生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23-05-30 浏览次数:495 来源:数字化企业

在智能制造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 文/ e-works 评测组

 

当今时代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促使不同行业的产品研发创新模式发生了深刻巨变。数字孪生、衍生式设计、多物理场仿真、增材制造等更多创新方法正在不断涌现,被企业汲取实践。伴随着图形工作站的算力不断进化,新兴技术和图形工作站如同双螺旋DNA一般相互交融与促进,使工业产品的迭代效率不断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被不断压缩,并使创新变得“大道至简”。
图1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变化

 

如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推进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推动智能制造的核心趋势之一,其中包含了企业研发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即通过打造产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构建仿真驱动产品设计模式,打通从设计端到制造端的数据主线等方面来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力。而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作为研发模式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

“数字孪生”通过虚实融合、虚实映射,持续改进产品的性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提高产品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各方面的改进,降低产品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横跨了产品物理对象的设计/制造、运营服务到报废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在构建以产品为核心的数字孪生应用时,不仅需要各类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支持,同时还需要计算能力更强、能长时间稳定可靠运行的专业硬件支撑,以加速产品设计,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只有软硬件结合,企业才能化解产品研发模式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拥有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工作站无疑是企业研发创新之路上的最佳伴侣,这也是惠普推出全新的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原因之一。通过最新发布的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企业用户可以聚焦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产品的优化、确认和验证设计,缩短研发周期,提升工作效率并持续创新。

图2 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

 

 

为此,e-works评测组以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为核心,结合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基于西门子Siemens NX2007平台(试用版)建立产品的三维几何装配模型,开展功能和性能仿真,并在虚拟环境下对产品可制造性进行验证。

 

表1:
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测试机配置表
(可支持更高配置)

 

 

评测模型选取为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孪生模型(仅供测试学习体验),模型零部件数量为14,286个,属于三维模型中的中大模型。结合制造行业实际应用场景,评测将尽可能的模拟真实应用环境,旨在为大家呈现出真实的数据表现。

 

创新驱动,构建以产品为核心的数字孪生应用

 

01
构建数字化样机
在产品研发阶段,构建数字化样机往往是设计的第一步,在企业研发设计过程中,越复杂的模型,在显示阶段需要计算的内容就越多,载入所需时间就越长。对于工程师而言,过长的载入时间是难以忍受的,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模型载入的速度非常重要。同时还包括并行打开多个NX软件并行对零部件进行操作查看,对于内存需求也较大。

图3  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模型与测试环境

 

在NX系列中,载入过程要经历数据载入及模型显示两个阶段,数据载入的阶段主要是考验工作站的I/O性能,而模型显示阶段则考验CPU和GPU的运算能力。实际评测中,在打开总装配图时间上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仅用时4分钟37秒,具有出色的模型加载表现。在测试过程中,通过结合日常的工作流程对数字孪生模型进行部分修改和编辑操作,以及在进行模型显示模式更换以及拖动模型如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基本操作时,画面流畅,无不连贯现象。
图4 模型基本操作测试示意图
在进行模型的实体修改时,可以快速、精准选取装配体中的模型进行打开,整体操作非常流畅,基本都是瞬时完成,对于设计工作效率有着明显提升。
图5 装配体环境下进行独立零部件的编辑操作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设计师经常会打开多个设计界面同时并行作业,利用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的强大图形处理能力,并行打开10个以上的零部件设计界面,不同零件编辑界面切换流畅自如,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图6 开启多窗口并行设计示意图
在对数字孪生模型进行特征编辑中,整个模型特征修改过程高效完成,无任何卡顿,完成设计变更后能够快速导出装配体模型的STEP中间格式文件。测试中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整个操作过程性能表现流畅。从本次评测结果看,在前期模型阶段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完全能满足中大型装配体模型的建模、装配工作需求。

图7 模型装配、平移操作示意图

 
02
多学科并行设计

 

毫无疑问,当今的产品越来越复杂,大部分都发展成集成化的电子产品。如何在多系统下完成并行协作,防止在设计完成之前出现冲突并确保系统间的一致性,是研发工程师在设计阶段的新挑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Siemens NX2007可支持基于RFLP(需求、功能、逻辑和物理)方法的系统驱动产品开发工具,现可为电气和机械领域提供逻辑和物理层面之间的重要关联。
实际评测中,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针对大型机电一体化数字孪生模型的工程图编辑,能够快速完成图纸设计,整个生成工程图耗时22秒。在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4核GPU性能加持下,工程图画面整体编辑流畅自如,各个尺寸设定无延迟卡顿,可以高效、清晰地进行剖面图的设定,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图8  机电一体化工程图编辑操作示意图
针对机械管线布置场景测试中,整个过程流畅,定位精准,参数设定过程无延迟,可以看到即便是复杂的装配体模型,依然能够保障设计的流畅性,评测中可以精准的对管路位置进行定位,完成研发过程,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对于这种多学科的协同作业有很大的帮助,在研发效率上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图9 机械管线布置场景测试示意图

 

03
创成式设计与AI拓扑优化

 

面对越来越短的产品研发周期,研发工程师除了从零开始完成产品创新外,还面临大量的二次创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进行创成式设计和拓扑优化。为了测试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在创成式设计与AI拓扑优化方面的应用效果,评测小组利用了fusion360衍生式设计算法完成网格几何划分,并开展独立拓扑优化设计。这部分测试对于图形工作站的AI算力、内存、CPU有较高要求。
图10  搭建衍生式设计增材制造场景测试

通过对目标需求到生成部件等步骤进行了测试,利用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可以根据功能和设计空间要求高效创建零件,拓扑优化分析运算时间35分钟完成,可以自动快速得到可进行编辑的收敛体模型,大幅度提升创新效率。

 
04
仿真驱动创新

 

企业研发创新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通过仿真实验,对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多刚体动力学、碰撞、安全性,以及总体性能等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比如在汽车行业,在汽车物理样机制造之前,就能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分析来预测车辆在实际驾驶情况下的性能情况,避免在产品开发后期发生问题,从而有效地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交付的周期,并降低成本。
在仿真测试中,针对生产线模型的网格划分,评测小组在设定好相关参数后,整体耗时约3分钟,极大缩短了工作人员的预处理时间,可以更高效的进行设计仿真一体化设计。整体最终仿真运算结果耗时27分钟,较快完成仿真测试工作。
图11  网格划分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验证机器的仿真性能,评测小组针对机电一体的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了多物理场的分析,其中包含流体与热仿真,采用的是AUTODESK FUSION360(试用版)中的仿真MOLDFLOW进行测试,整体耗时约2小时,最终稳定完成整个求解过程,体现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在整个仿真过程中的高效率和可靠性,仿真性能评测结果令人满意。
图12 多物理场仿真测试示意图

 

05
数字化制造

 

针对Siemens NX2007仿真中的数控加工仿真功能测试,评测小组模拟了生产环境的数字孪生应用,针对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加工场景,设定包括工业机器人运动程序、刀具参数、毛胚尺寸以及主轴转速、加工余量和切削深度等参数数值,通过对各项工艺参数讲行合成,整体程序运算耗时13分20秒,相比传统工作站效率具有显著提升。评测中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可以快速形成可视化的加工仿真运行图,进而生成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工艺参数,方便研发设计人员直观利用生产制造数字孪生模型来查看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干涉。
图13 加工过程完成参数轨迹设定示意图
在整体CAM/NC一体化的测试过程中,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数控加工动态仿真效果流畅,各个加工坐标参数能够清晰进行模拟,各工艺参数数值及其在刀具轨迹上的位置可以清晰显示,运动模型整体拖拽、缩放观察效果流畅。

图14 加工仿真效果及NC代码生成示意图

 

06
高性能渲染

 

在产品渲染的过程中两大重点:材质、灯光,由于材质设定本身是非常深的学问,难度较大,而且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是否满意。由于渲染过程对工作站性能有较高要求,复杂模型的渲染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工作站不稳定则很容易出现渲染失败的情况。这次测试主要是使用NX对原始模型进行直接的渲染,以检测工作站的性能和稳定性。
图15  渲染图片参数设定
以下为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进行的3D建模及简单渲染后,所得到的常见实物建模效果截图,实际仅耗时13分钟。模型的渲染过程中没有出现显示错误、异常等现象。渲染过程用时较短,对模型进行缩放、拖拉等操作也十分流畅,这也印证了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在内存、显卡和CPU高效的执行状态和卓越的性能,提供给设计人员满意的操作体验。
图16  高质量大画幅的渲染图片
 

评测总结

 

通过本次评测可以看出,新发布的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具有高性能、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可以轻松驾驭不同的工业场景对于数字孪生的应用需求,覆盖快速构建数字化样机、产品装配建模、多学科设计、产品仿真分析、创成式设计与AI拓扑优化、数字化制造、高性能渲染等场景,为企业实现研发领域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测评内容,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变革性的单插槽技术可通过搭载高达56核的单CPU带来极致的性能,充分释放最多4个高端 GPU 的潜力,可以轻松处理最复杂的深度学习、虚拟制作和视觉特效项目。
以下四点优势也值得一提:

不懈动力,卓越的可扩展性:最高配置可借助高达56核的英特尔® 至强™ W CPU、最多4个高端 GPU、2 TB DDR5 内存、120 TB 存储和 2,250W 电源,可以高效处理繁杂的工作流。具备8个 PCIe 插槽(最高第五代)和4个前置 NVMe SSD,支持随着工作的演进轻松扩展。

高效散热,静默无声:畅享台式工作站的非凡性能,同时告别干扰噪音。借助20个温度传感器,智能风扇控制可实时调整风扇速度,确保系统静默无声。布局合理的通风孔和通风导管能够优化气流和散热。

冗余电源,可信赖的可靠性:无需担心PC在项目运行期间出现故障。配备冗余电源作为内置备用电源的Z系列台式工作站。还经过了超过36万小时的严格测试,并通过了美国军工测试和ISV认证。

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40%消费后再生塑料、25%ITE衍生闭环塑料;外置电源,90%能效;塑料衬垫含有80%的可回收成分;系统风扇含有准海洋塑料成分;包装盒内模塑纸浆衬垫为全部以可持续方式采购的可回收包装。

◉ 附录

 

 

 

 

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基准测试

所谓基准测试,是指通过设计科学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和测试系统,实现对一类测试对象的某项性能指标进行定量的和对比的测试。通常工作站性能基准测试工具选用SPECviewperf,一款专门针对图形工作站整机综合性能进行测试的专业工具,能测量工作站在OpenGL和Direct X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下运行的系统的3D图形性能。此次评测小组选用的是SPECviewperf13,为2018年最新发布的版本,基准测试的工作负载称为视图集,表示实际应用程序的图形内容和行为。

本次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的SPECviewperf 13基准测试包括3DSMax、CATIA、CREO、ENERGY、MAYA、MEDICAL、SHOWCASE、NX、SolidWorks等9类软件的工作负载测试,能真实地反映工作站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性能表现。SPECviewperf 13通过应用程序或使用模型测量帧速率,即每秒帧数,总分为多个不同场景和渲染模式的加权几何平均值。

图17  SPECviewperf 13测试结果

无论是视频还是电影,每秒达到24帧才不会让人眼感受到卡顿,这就是人对流畅的判断标准,即最低刷新率不能低于24FPS。一般来说,刷新率越高,代表视频越流畅,对计算机来说,这意味着每秒钟对图像或图形的渲染次数,考验的是计算能力、内存处理能力和硬盘读写能力。所以在使用SPECviewperf 13进行基准测试得出结果数据时,显示的就是每秒钟对同一图像的渲染次数。

如上图所示,从总得分看惠普Z8 Fury G5台式工作站所有的测试结果都远高于24FPS,这意味着测试的整个过程都极为流程。因此,除energy测试结果低于100FPS,其他的结果都高于100FPS,最高的NX达到了459FPS,即每秒帧数能达到459FPS,远超24FPS的刷新率。

 

图18 3dsmax视图集测试结果

3dsmax-06视图集是根据3ds Max 2016使用默认Nitrous DX11驱动程序生成的图形工作负载的轨迹创建的。此视图集的模型来自SPECapc for 3ds Max 2015基准测试和其他来源。视图集中的渲染样式反映了主要市场中最常用的渲染样式,包括逼真、着色和线框。一些使用较少但有趣的渲染模式,如镶嵌面、石墨和粘土也被纳入其中。视景集中的动画是模型旋转和摄影机飞越的组合。11个视图集依次是:

1)建筑模型(着色);

2)建筑模型(石墨);

3)空间模型(线框);

4)空间模型(粘土);

5)水下模型(线框);

6)水下模型(阴影);

7)巨型鱼模型(线框);

8)巨鱼模型(阴影);

9)办公模式(逼真);

10)办公室模型(阴影);

11)办公室模型(逼真,带材质)。

从测试结果看,得分最低的(4)为70FPS,得分最高的(5)为427FPS,没有低于24FPS的,所有测试过程都非常流畅。

 

图19 Catia-05视图集测试结果

Catia-05视图集是根据达索系统的Catia V6 R2012应用程序生成的图形工作负载的轨迹创建的。模型大小从510万到2,100万个顶点不等。视图集包括应用程序支持的多种渲染模式,包括线框、抗锯齿、着色、带边着色、景深和环境光遮挡。14个视图集依次是:

1)赛车被环境遮挡和景深效果遮蔽;

2)铅笔效果的赛车阴影;

3)有环境遮挡的赛车;

4)有环境遮挡和景深效应的飞机;

5)飞机线框;

6)铅笔效果的飞机阴影;

7)飞机遮光;

8)有边缘遮蔽的飞机;

9)环境遮挡遮蔽的飞机;

10)有地面反射和环境遮挡的SUV车辆;

11)地面阴影遮蔽的SUV2车辆;

12)地面反射和环境遮挡遮蔽的SUV2车辆;

13)地面反射和环境遮挡遮蔽的喷射平面;

14)带有地面反射和环境遮挡的边缘阴影的喷射平面。

从测试结果看,得分最低的(1)为63FPS,得分最高的(5)为257FPS,没有低于24FPS的,所有测试过程都非常流畅。

 

图20 Creo-02视图集测试结果

Creo-02视图集是根据Creo 3生成的图形工作负载的轨迹创建的和Creo 4 PTC的应用程序。模型大小从2000万到4800万个顶点不等。视图集包括应用程序支持的多种渲染模式。所有具有透明组件的模型都启用了与顺序无关的透明度。16个视图集依次为:

1)着色模式下的Worldcar,具有环境贴图反射、纹理空间凹凸贴图、图像背景和屏幕空间环境遮挡;

2)着色模式下的Worldcar,具有反射、凹凸贴图、图像背景、环境遮挡和4倍多重采样抗锯齿;

3)着色模式下的Worldcar,具有反射、凹凸贴图、图像背景、环境光遮挡和8倍多重采样抗锯齿;

4)阴影模式下的Worldcar;

5)发动机处于阴影模式;

6)摩托车在阴影模式和4倍多采样抗锯齿;

7)带边缘着色模式和4倍多重采样抗锯齿的Worldcar;

8)发动机处于带边缘着色模式;

9)带边缘着色模式下的摩托车;

10)四架轰炸机处于带边缘阴影模式和8倍多采样抗锯齿;

11)线框模式下的四个引擎和4倍多采样抗锯齿;

12)线框模式下的四架轰炸机;

13)隐藏线模式下的Worldcar;

14)摩托车隐藏线模式和8倍多采样抗锯齿;

15)引擎处于无隐藏边缘模式;

16)四架轰炸机处于无隐藏边缘模式和8倍多采样抗锯齿。

测试结果显示,(1)、(2)、(3)三个测试中得分较低,基本在34FPS,高于24FPS;(8)测试最高,达到了443FPS。

 

图21 Energy-02视图集测试结果

Energy-02视图集基于开源OpendTect地震可视化应用程序使用的渲染技术。与MRI或CT等医学成像类似,地球物理调查通过构建在3D网格中的地下生成图像切片。体绘制提供了该3D体网格的2D投影,用于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每一帧,体积的边界立方体面都被镶嵌,并使用片段着色器进行渲染,该着色器执行从眼睛位置到体积的光线投射,累积透明照明的颜色映射值,直到像素变得完全不透明或体积退出。其6个视图集依次为:

1)布莱克岭体积(1307x95x1300)和层位;

2)F3荷兰体积(950x450x462)和地平线;

3)Opunake体积(1949x731x1130);

4)Blake山脊体积(具有动画剪裁平面)和地平线;

5)F3荷兰体积(带动画剪裁平面)和地平线;

6)Opunake体积(具有动画剪裁平面)。

测试结果显示,(2)得分最低为41FPS,高于24FPS;(1)测试最高为98FPS。Energy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和可视成像,对计算分析性能要求极高。

 

图22 Maya-05视图集测结

Maya-05视图集是根据Maya 2017应用程序从Autodesk生成的图形工作负载的轨迹创建的。视图集包括应用程序支持的多种渲染模式,包括着色模式、环境光遮挡、多采样抗锯齿和透明度。所有测试都使用Viewport 2.0进行渲染。

用于测试的10个视图集依次为:

1)玩具商店,在着色模式下使用线框进行平滑着色,环境光遮挡和4倍多样本抗锯齿;

2)玩具商店,线框模式和8倍多样本抗锯齿;

3)丛林逃脱,使用硬件纹理模式进行平滑着色,环境光遮挡丛林逃脱,使用硬件纹理模式进行平滑着色;

4)Sven空间,使用硬件纹理模式进行平滑着色;

5)Sven空间、平滑着色、环境遮挡和4倍多采样抗锯齿;

6)HSM卫星图像,平滑阴影和8倍多采样抗锯齿;

7)船舶飞溅,所有灯光都能平滑遮蔽;

8)船舶飞溅,线框模式和4倍多样本抗锯齿;

9)船舶飞溅,使用硬件纹理模式平滑着色;

10)环境光遮挡和8倍多采样抗锯齿。

测试结果显示,(1)得分最低为70FPS;(7)测试最高为941FPS。MAYA软件是三维建模和动画软件,重点在模拟、效果、动画、建模、着色和渲染,对多线程和多核心处理器性能优势十分明显。因此,测试过程得分普遍较高。

 

图23 Medical-02视图集测结果

Medical-02视图集使用ImageVis3D的Tuvok渲染核心体积可视化程序。该视图集中的典型3D网格是由扫描仪(如CT或MRI)获取的一组3D切片。表示了两种渲染模式——基于切片的渲染和光线投射。对于基于切片的渲染,在CPU上计算与当前视角对齐的一系列共面切片,然后将其发送到图形硬件进行纹理处理和进一步计算,如传递函数查找、照明和剪裁,以揭示内部结构。最后,在显示图像之前,将切片混合在一起。对于光线投射,光线通过体积投射,累积透明照明的彩色像素,直到达到完全不透明度或体积边界。对于基于切片的渲染和光线投射渲染,这些体积可能会细分为512x512x512个三维体积。这种技术被称为“砌砖”,通常会在更广泛的GPU硬件上获得更好的渲染性能。

用于测试的8个视图集依次为:

1)4D心脏,1D传递函数,基于切片的渲染;

2)4D心脏,1D传递函数,射线投射;

3)鹿角甲虫,1D传递函数,基于切片的渲染;

4)鹿角甲虫,1D传递函数,射线投射;

5)头部MRI、2D转移、射线投射;

6)头部MRI、2D转移、射线投射、夹持平面;

7)胸部CT、2D转移、射线投射;8)胸部CT、2D转移、射线投射、夹持平面。

测试结果显示,(7)得分最低为42FPS;(2)测试最高为316FPS。

 

图24 Showcase-02视图集测结果

Showcase是一款数字样机软件,可以利用三维CAD数据创建逼真、精确、动人的图像,快速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估。Showcase-02视图集是根据Autodesk的Showcase 2013应用程序的痕迹创建的。视图集中使用的模型包含800万个顶点。视图集具有DX渲染功能。视图集中包含的渲染模式包括着色、投影阴影和自身阴影。用于测试的8个视图集依次为:

1)使用自身阴影进行着色;

2)使用自身阴影和投影阴影进行着色;

3)阴影;

4)使用投影阴影进行着色。

测试结果显示,(2)得分最低为147FPS;(3)测试最高为152FPS。测试结果分数比较接近,过程十分流畅。

 

图25 Snx-03视图集测结果

Snx-03视图集是根据西门子PLM的NX 8.0应用程序生成的图形工作负载的轨迹创建的。模型大小从715万到845万个顶点不等。视图集包括应用程序支持的多种渲染模式,包括线框、抗锯齿、着色、带边着色和工作室模式。用于测试的8个视图集依次为:

1)高级工作室模式下的动力传动系统;

2)动力传动系统处于阴影模式;

3)动力传动系统处于带边缘阴影模式;

4)动力传动系统处于工作室模式;

5)线框模式下的动力传动系统;

6)高级工作室模式下的SUV;

7)处于阴影模式的SUV;

8)SUV处于带边缘阴影模式;

9)工作室模式下的SUV;

10)线框模式下的SUV。

测试结果显示,(1)得分最低为141 FPS;(7)测试最高为599 FPS,整个过程十分流程。

 

图26  SW-04视图集测结果

SW-04视图集是根据达索系统的SolidWorks2013SP1应用程序的痕迹创建的。视图集中使用的模型大小从210万到2100万个顶点不等。视图集包括应用程序支持的多种渲染模式,包括着色模式、带边着色、环境光遮挡、着色器和环境贴图。用于测试的8个视图集依次为:

1)处于着色模式的车辆——具有环境立方体贴图的普通着色器;

2)阴影模式下的车辆——使用环境立方体映射的凹凸视差映射;

3)车辆处于着色模式——使用法线着色器和环境贴图启用环境遮挡;

4)车辆处于带边着色模式——带环境立方体贴图的法线着色器;

5)线框模式下的车辆;

6)阴影模式下的拉力车——使用法线着色器和环境贴图启用环境遮挡;

7)阴影模式下的拉力车——带有环境立方体贴图的普通着色器;

8)带边缘着色模式下的拉力车——带环境立方体贴图的普通着色器;

9)特斯拉塔处于着色模式——使用法线着色器和环境贴图启用环境遮挡;

10)阴影模式下的特斯拉塔——带环境立方体贴图的普通着色器;

11)带边缘着色模式下的特斯拉塔——带环境立方体贴图的普通着色器。

测试结果显示,(5)得分最低为26 FPS;(1)测试最高为1257 FPS,效果非常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