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数字化工厂常见术语合集
发布时间:2023-09-05
浏览次数:789
来源:有颜有货
一、数字化工厂概念
二、通用数字化工厂术语
1、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将传统工厂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供应链、数据分析等,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改造和优化的过程。
2、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 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
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 利用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类智能的能力,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生产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以优化生产过程和决策。
5、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其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数据和应用程序。
6、自动化(Automation): 使用机器和软件来执行生产任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7、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 VR) 和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 利用计算机技术创建虚拟的环境或将虚拟元素与真实世界结合,以支持培训、设计和维护等工作。
8、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通过建立物理实体的数字模型,并与其实时数据进行同步,实现对实体状态的监测、仿真和优化。
9、供应链数字化(Digital Supply Chain):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更高效的物流、库存和采购管理。
10、数字化生产(Digital Manufacturing):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组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制造流程。
11、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将物联网、数据分析和自动化集成到制造过程中,实现智能化、灵活化和高效化的生产。
12、无人工厂(Lights-Out Manufacturing):利用高度自动化和自主化的技术,实现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生产任务的工厂运营模式。
13、数字化操作(Digital Operations):将操作流程数字化,包括生产排程、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14、自适应生产(Adaptive Manufacturing):基于实时数据和反馈,调整生产过程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变化,提高灵活性。
15、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实现设备、工厂和供应链的连接和优化。
16、数字化质量(Digital Quality):利用数据分析和监控技术,实现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测和改进,减少不良品率。
17、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s):集成在设备和机器中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监测和通信,支持生产过程的数字化。
18、智能物流(Smart Logistics):运用物联网、数据分析和自动化技术,优化物流运输、仓储和配送,降低成本和时间。
19、数字化设计(Digital Design):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和工程开发流程。
20、工业4.0(Industry 4.0):代表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于制造业,实现生产方式的革新和升级。
这些术语代表了数字化工厂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和技术,了解它们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化工厂的原理和方法。
三、MES 相关术语
1、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 MES): 监控和控制实际生产过程的系统,包括生产进度跟踪、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功能。
2、仓库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WMS): 用于管理和优化仓库操作和物流流程。它提供了对仓库内活动的实时监控、协调和控制。
3、仓库控制系统(Warehouse Control System,简称 WCS): 是一种用于管理和优化仓库内设备和物流操作的软件系统。与仓库管理系统(WMS)不同,WCS 专注于设备级别的控制和协调,以确保仓库内的物料流动顺畅和高效。
4、器械人控制系统(Robot Control System,RCS) :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机器人行为的软件系统。RCS 提供了对机器人硬件和功能的集中控制,并负责解释和执行来自上层应用的指令。
5、生产计划与调度(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确定生产资源(如人员、设备、原材料)的使用计划和顺序,并确保按时交付产品。
6、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 SCM): 协调原材料、零部件、成品和信息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以实现高效的供应链运作。
7、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简称 CIM): 将计算机技术与制造业整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
8、集批生产(Batch Production): 根据特定的订单或需求批量进行生产活动,通常适用于中小规模的生产方式。
9、质量管理系统(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QMS): 为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流程和工具。
10、离散制造(Discrete Manufacturing): 生产离散的产品,如汽车、电子设备等,通常涉及多个组装或加工步骤。
11、连续制造(Process Manufacturing): 基于化学反应、物质转化和能源传递的连续流程,如石油炼制、食品加工等。
12、生产调度(Production Scheduling):计划和优化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资源的最佳利用和产出的高效率。
13、车间作业(Shop Floor Operations):指导和管理车间内的实际生产活动,包括工序控制、物料追踪等。
14、工艺控制(Process Control):监控和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参数,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
15、计划排程(Planning and Scheduling):创建生产计划和排程,安排资源和任务,保证生产流程的高效进行。
16、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监控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其稳定运行和最佳效率。
17、报告和分析(Reporting and Analysis):生成各类生产数据报告和分析,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和优化。
18、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监测和优化能源消耗,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成本和环境影响。
19、电子批记录(Electronic Batch Records,EBR):以电子形式记录和管理生产批次信息,提高记录精度和可追溯性。
20、工作流管理(Workflow Management):管理和优化生产流程,确保任务的顺序和协调性。
21、在线质量检查(In-line Quality Inspection):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质量检查,发现和纠正缺陷,降低不良品率。
22、原材料追踪(Raw Material Tracking):跟踪原材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保证产品的原材料符合标准和要求。
23、作业指导(Work Instructions):为工人提供操作步骤和指导,确保产品在不同工作站上的一致性和质量。
24、故障维护(Failure Maintenance):识别、记录和跟踪设备故障,进行维护和修复,减少停机时间。
25、负荷平衡(Workload Balancing):平衡生产任务和资源,避免过载或闲置,提高生产效率。
26、实时监控(Real-time Monitoring):即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状态,以便快速识别并解决问题。
27、工序控制(Workstation Control):管理和监控工作站上的生产活动,确保工序的顺利执行和一致性。
28、在线监控与反馈(Online Monitoring and Feedback):通过实时监控生产过程数据,及时收集信息并提供反馈,帮助操作员和管理人员做出及时决策和调整,以优化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术语代表了生产制造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和组成部分,帮助实现有效的生产规划、资源管理和质量控制,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