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投融资热潮褪去 “云化”助其完成突破
发布时间:2023-10-23 浏览次数:286 来源:信息化时代

工业软件,被公认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是数字经济时代工业领域的“皇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杀手锏”。

中国工业软件差距在哪?

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却在核心工业软件上长期被“卡脖子”。数据显示,达索、西门子、PTC以及Autodest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国内中望软件、苏州浩辰、数码大方三家公司的总份额不到10%。

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赛迪顾问业务总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高丹分析,工业软件服务于工业,因此工业软件与制造业各行业的研发、生产流程有很强的关联性,而制造业本身行业分类多、工艺复杂,因此工业软件研发周期长、开发难度大。因此,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不算大且呈碎片化发展。

高丹认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起步较晚,沉淀和积累不够,由于传统的工业企业重制造而轻研发等原因,企业对软件重视程度不够,研发投入也不够。以新思科技和Cadence这两家公司为例,其每年花费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是营收的30%和20%。反观中国,由于现阶段工业软件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低,大多数企业资金有限,难以维持高额研发投入。同时,由于工业软件人才要兼具软件开发和制造业双重属性,其人才缺口比较大。

就如华为工业软件及工业云CTO丘水平所说,“中国工业软件的情况是技不如人,人不如人,钱不如人。”

从热钱涌入到回归理性

随着近年来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对国产工业软件非常重视。2021年,工业软件首次入选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一时间,政策的推出、资金的涌入,工业软件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人气。十沣科技、中望龙腾、芯华章、华天软件、黑湖科技、云道智造、摩尔元数等公司纷纷获得多轮融资,包括红杉中国、高瓴创投、达晨财智、蓝驰创投、金沙江创投、北极光创投、中科创星、启明创投等在内的 VC/PE 机构纷纷出手。

为何工业软件行业目前热钱不断涌入?高丹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从需求端来说,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也不段加速,工业软件作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重要一环,整个市场前景被看好,引起了投融资机构的关注;二是从企业成长脉络来看,我国工业软件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伴随着工业软件企业的不断成长,其相关产品性能不断完善,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企业未来的成长也进一步被看好,资本方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三是从产业发展环境来分析,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软件发展,也受到资本方的关注。

据相关统计,2019—2021年中国工业软件领域的投融资案例呈逐年增多态势;2021年工业软件投资金额超500万的投融资为35起,比上年增加13起,其中主要集中在EDA、CAD等领域;2022年我国工业软件领域发生融资161起,金额约为157.9亿元。

工业软件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赛道,而资本是逐利的,并且期望短期就有收益,,所以投资人得不到预期成绩时,自然会有资本撤回的现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工业软件投融资发生31起,同比下降32.6%。高丹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工业软件的投资回归理性,投资呈现更谨慎的特征。另外一个特征是,投资人更关注垂直类工业软件相关方向,比如EDA等方面的投资共12起,占比38.7%。

云上突破 生态突围

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培育发展工业软件,我国有自身优势。尤其是随着国内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长期积累,工业软件迎来了提速发展的机遇。

近两年,中国产业界找到了一条发展工业软件领域的新路径:云化。华天软件推出的国内首款云化工业软件CrownCAD可以实现“云端设计,协同分享”。

此外,云化还开辟出“云平台+SaaS生态”的新模式。以华为云为例,其在开启工业数据模型驱动引擎DME公测的同时,也在聚合生态力量推动工业软件的发展,希望更多的中国软件开发商可以站在华为这个巨人肩上,更快速、更高质量地进行软件开发。比如,长安汽车借助华为云CodeArts TesPlan,搭建了统一的测试质量平台,增强了管控能力,拦截了70%的接口问题,早于用户发现了30%的潜在问题。

未来的工业软件不仅是软件产品之间的比拼,更是生态与生态之间比拼。重点企业聚焦攻克根技术,然后以云服务的方式对外赋能,为更多的企业降低了门槛、快速开发相关云应用,实现越来越多细分场景的软件体验提升。

由此,中国工业软件有望开启一场“云上蜕变”,在生态的加持下,实现整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