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昌俊院士:智能算网一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2-01 浏览次数:618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

2024年1月22日,第四届“Tech 7创新者新年报告会”在合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蒋昌俊院士在其《智能算网一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动能》主题演讲中说道,“人类正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新动能是算力,算力网络系统是未来的新基建。

蒋昌俊院士认为,数字经济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将产生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底层逻辑的变革,产生新的数字资产和数字产权。数据、算法、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其中,AIGC作为新的生产工具,大幅降低了各类内容的生产时间,提升了基于内容的交流效率,并改变了工作流程及范式;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大数据决策成为新的决策方法、大数据开发推动新技术不断涌现、大数据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算力作为新的生产力,是数字经济的动力源。

从单机计算发展到方舱计算,人类逐渐打破了本机算力限制、地理位置限制、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实现云边端协同。网格计算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从“小”聚“大”;云计算是将资源从“大”分“小”;边缘计算则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

“我国数字经济已经进入以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新阶段。”蒋昌俊院士进一步分析了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重大战略背景、现状和问题,他认为,为应对大规模算力需求,数据中心数量持续增加,算力规模持续增长。但数据中心布局极度不均且不合理、利用率极度不均且能耗巨大,例如,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连续8年超过12%速度增长,仅在2017年的耗电量就相当于同年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总发电量。“东数西算”作为跨区域资源调配国家级重点战略工程,全国共布局了八大枢纽、十大集群,具体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在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中,算力统筹智能调度也面临着业务应用需求呈现非均衡化分布,成本与能源差异促使算力集群跨地域布局的问题。蒋昌俊院士认为,“一体化算力网络作为面向未来新基建,集算网基础设施、算网中枢、算网运营、算网应用为一体,其建设的关键是资源优配,应当建立算力交易中心、算力调度中心,从而使得算力优配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通过构建“两中心一体系”的算力网络架构,实现交易中心、调度中心,以及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调度统筹。

方舱计算和东算西算固定网结合形成的舱网融合智能算网系统,将使得一体化算力网络发生根本性变化。方舱计算分为方舱生成与管理系统、虚拟原位数据中心,以及跨域的资源调度优配中心三大板块,通过8大步骤实现了机动性、移动性强的方舱计算。方舱计算包含了算力汇聚系统、算力调配系统以及算力专配系统三个层次,与东算西算固定网结合,将形成舱网融合的智能算网系统。基于方舱计算的一体化算力网络安全体系,以调度与交易协同,高效与安全内生的技术框架,将实现数据安全、模型安全、系统安全三层保障一体化。
蒋昌俊院士现场演示了同济智能算网这一基于方舱计算的智能算网系统,并指出了三步走计划及未来前景。第一步由实验室起步,建立多方关系,推广普及“基于方舱计算的智能算网系统;第二步品牌推广和影响最大化,推动算力源聚合、算力调配、算力专配发展,构建算力交易中心;第三步引领未来算网系统平台体系架构、持续优化智能算网系统建设,突破技术壁、创造新的行业标准,推动行业发展。未来,助力基于方舱计算的智能算网系统引领我国算网建设,支撑算力网络实现泛在连接、融合感知、无感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