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成本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新质生产力快速落地
发布时间:2024-03-18
浏览次数:233
来源:独数易智
-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为制造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平台,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
融合应用的不断深入,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从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到供应链的协同优化,再到产品的定制化生产,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推动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产业生态的日益优化,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互联网领域,一个涵盖设备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用户等各方的完整生态链正在形成。 -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制造流程的智能化和制造范式的转变。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平台使得制造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规模定制和个性化生产。
-
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难: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设备的连接与数据的采集。然而,目前我国工业设备中,仍有很多“哑设备”未联网,它们不会说话、不会传输数据。即使部分设备已经联网,由于通信协议的不统一,设备间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这导致数据采集难、成本高、效率低。 -
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薄弱:仅仅实现设备联网并不足以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 -
技术标准和安全挑战:工业互联网涉及众多设备和系统,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实现互联互通。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的现场总线协议、工业以太网协议和无线协议,这导致了工业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困难。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难:虽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能,但对于资金和技术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降低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效果是一个难题。他们需要更加简单、方便、低成本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来支持其业务发展。 -
市场应用与政策支持间的断层:尽管政策层面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在市场应用层面,由于评估设备数据价值的难度以及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一些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投入和持续使用存在疑虑,导致政策支持和市场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