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无疑是建设制造强国重中之重的核心策略。但还有很多制造企业存在不少关于“轻与重”的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
“ 本文由e-works咨询事业部多位资深咨询顾问与黄培博士共同研讨和撰写。首发于2019年2月17日「数字化企业」,今天再次分享给各位共同学习。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智能制造无疑是重中之重的核心策略。在政府的积极推进和企业内生动力的驱动下,制造企业踏上了智能制造的转型征程,智能制造支撑不少优秀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企业,乃至在细分市场成为全球隐形冠军。

但是,还有很多制造企业存在不少关于“轻与重”的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本文结合e-works进行智能制造知识传播、咨询培训和国际考察的实践,逐一进行剖析,希望给广大制造企业带来一定的启示,帮助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取得实效。
误区一
重自动化,轻数字化
当前,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压力和招工难等问题,因此,很多离散制造企业积极进行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一部分重复性较高的工位,由企业提出工艺需求,选择非标自动化集成商提供专用的自动化设备,完成诸如拧螺丝、装配、焊接、打标、检测等特定工序,从而替代人工,实现少人化。
乍一看很多生产线挺先进,但仔细研究,却发现一方面很多企业的自动化产线还是只能适应单一品种,柔性不强;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还是不够重视设备联网和产线数据采集,难以真正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与透明化,管理人员还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现场的实时状况。流程制造企业的生产线普遍应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相对滞后,也存在与自动化系统脱节的问题。


误区二
重单机自动化,轻系统柔性化

误区三
重局部改造,轻整体优化

误区四
重单元系统应用
轻整体规划与系统集成


误区五
重建设,轻运维

误区六
重数字化设计
轻数字化仿真与优化

误区七
重信息系统应用
轻数据价值体现和管理改善

误区八
重显示度,轻实用性

● 生产线建设未考虑实际市场需求,导致重复建设、设备闲置,产能利用不充分;
● 自动立体库的建设对于场地位置布局、物料的分类管理、物料外包装设计、物料标识、存取分拣等环节考虑不足,导致自动立体库效率低下;
● AGV的应用对于搬运频次、搬运路径与仓库及生产现场的协同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AGV无法实际应用;
● 生产指挥中心图表及数据对于生产现场的掌控及指导性不足、实时性不够;
● 生产及物流仿真应用与实际脱节,对于多产品的混线生产适应性不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