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类分级概念及挑战
任何时候,数据的定级都离不开数据的分类。因此,在数据安全治理或数据资产管理领域都是将数据的分类和分级放在一起,统称为数据分类分级。
1. 复杂业务的分类分级标准与规则不好定义,行业标准对落地细则的指导不足。
2. 数据分类分级之后缺乏对应的有效管理和使用策略,让数据分类分级流于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标准参考如各类地准、国标、行标:
-
五级数据指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或对公众权益造成严重影响数据。
-
四级数据指对公众权益造成一般影响,或对个人隐私或企业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影响,但不影响国家安全数据。例如个人健康生理信息、个人身份鉴别信息等。
-
三级数据指对公众权益造成轻微影响,或对个人隐私或企业合法权益造成一般影响,但不影响国家安全数据。例如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等。
-
二级数据指对个人隐私或企业合法权益造成轻微影响,但不影响国家安全、公众权益数据。
-
一级数据指对个人隐私或企业合法权益不造成影响,或仅造成微弱影响,但不影响国家安全、公众权益数据。
合法合规原则:分级应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定要求,优先对国家或行业有专门管理要求的数据进行识别和管理,满足相应的数据安全管理要求。
就高从严原则:数据分级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定级,例如数据集包含多个级别的数据项,按照数据项的最高级别对数据集进行定级。
1. 数据源验证、合规评估、个人信息采集告知同意
2. 数据源验证、访问控制、传输加密、个人敏感信息内容加密
3. 数据使用审计、权限控制、数据脱敏、安全计算
4. 联邦学习、访问控制、数据访问审计
5. 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特权管理
6. 数据脱敏、外发安全审计、API管控
7. 服务端数据存储加密、数据库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分类分级
8. 敏感数据识别、数据分类分级
9. API安全监测、访问控制、安全审计
10. 数据脱敏、安全审计
11. WEB数据展示/下载管控/审计/脱敏
12. 动态脱敏、特权管理、安全审计、运维审计
13. 安全评估、保密协议、数据脱敏、加密传输
数据安全治理蓝图
数据分类分级建设思路
1)数据分类分级工作的开展应具备制度保障,企业应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工作的相关制度,明确并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2)数据分类分级的目标和原则;
3)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涉及的角色、部门及相关职责;
4)数据分类分级的方法和具体要求;
5)数据分类分级的日常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以及分类分级结果的确定、评审、批准、发布和变更机制;
6)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相关绩效考评和评价机制;
4)满足一个集团在不同层级人员的共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