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
2024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列为首项任务。
那么,“新质生产力”应该怎样理解呢?“新质生产力”的“新”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
要理解“新质生产力”首先要知道“生产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
简而言之:劳动者通过使用劳动资料,生产社会所需的产品或提供服务。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提高生产力:
一种是通过粗放型的开发,依靠增加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投入来达到产出的增长,比如投入更多的资金,招聘更多的员工。
另一种是依赖科技进步和劳动者技能的提升,通过集约型的方式来增产,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而现在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本质还是围绕着这三大要素,但它依靠的是新增的生产要素、新兴的高科技技术,以及新的创新活力,使得生产和服务更加有效率,更加有质量。
总结:新质生产力是对既有生产力的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使其在新的时间背景下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
新增“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
数据作为新兴的生产要素,为劳动者带来了数字化的生产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执行监控以及评价准确度的能力,这无疑给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譬如,当企业需要编制产销计划时,需要把历史业务数据转化为应用性强的指标,通过对过去的产销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客户订货数据以及客户行为数据进行综合比对与分析。
在过去,负责编制计划的业务人员往往需要分别从各个地方、各种业务系统中收集数据,而且只能依照经验进行粗放的计划制定,进而导致效率低下,计划质量不合格、经营业绩不达标。
那么现在通过数据自动采集、处理、计算的全自动化模式,我们可以直接把这些指标结果直接输入算法模型,AI智能助手通常能自动生成更科学的计划。
系统如此强大的辅助决策能力,无疑大幅提升了企业运营的效率和决策质量,并降低了对人的经验依赖程度。
新增人工智能的新科技手段
随着数据规模和算力的指数式随着数据规模和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其智能化程度在许多业务场景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替代人的效果。
例如,工厂的生产排产计划的制定,以前我们只能依靠生产计划员人工进行排产,部分信息化较为成熟的企业可能会利用ERP中的APS功能进行自动排产。
然而,APS在处理复杂而灵活的订单排产,以及进行最优生产资源调配时,仍显得相当乏力,只能“望洋兴叹”。
然而,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人工智能已能够通过综合考虑多订单需求预测、原料供应计划、可调配资源、资金安排、物流计划以及客户优先级等元素,全面统筹并智能提供最优的排产计划。
并且,这些计划还可以自动拆分为各个工序的作业计划,根据计划调配资源,向各执行系统下达作业指令,自动收集作业数据并形成用于监控的指标,当出现异常时,还能自适应地调整计划或通知人工干预。
正是这样的技术革新,促使我们现在看到一些企业已经完全自动化,建立起无人化的工厂,甚至可以在晚上无需照明就能持续生产,同时,能源消耗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最近刚刚发布“Xiaomi SU7”新能源汽车的小米,其位于北京亦庄的汽车工厂,车身车间,综合自动化率高达91%,属于行业顶尖水平,400多台机器人,配合400多个高精度的摄像头,可以实现黑灯生产,这正是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最佳体现之一!
科技赋能新的创造力
在过去,一个人若有新的想法需要验证,所需的资源难以低成本获取,所以很多人都知难而退,没法真正实施。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有一个待验证的营销想法,过去你需要寻找技术人员来筛选目标客户,寻找文案来写作推送内容,还要找设计师来创建营销图片或视频,然后依靠技术人员来采集实验数据并验证你的想法。
这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数日甚至数周的时间,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些都只是为验证一个突发的想法。
然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许多资源已经以智能体服务的形式存在,随时准备被整合和调用。你只需要拥有创新想法,它们就可以帮你以非常低的或甚至没有成本进行验证。
例如,通过客户画像系统可以自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受众,利用多模态大模型可以自动编写文案和制作图片和视频,智能指标服务还可以自动获取所需监控的指标,自动生成指标看板来评估你的策略效果。
这样的过程在过去可能需要花费几周时间来完成,但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十分钟就能准备就绪。这种基于新要素和新科技的大幅度提升了人的创造力。
通过以上的探索,我们应当明白,如果想要驱动转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变,就必须使我们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快速流动。
譬如,数据要素的自动化加工和治理是必要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将高质量的数据要素在各个业务场景中以低门槛和高质量的方式应用起来。
此外,我们还应在企业的各个业务场景和系统中嵌入数字化工具,使决策变为一种服务。这将帮助拥有创新想法的人快速组合各种服务,迅速验证他们的创新想法,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这就是我对新质生产力中的新要素、新科技和新创造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