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276 来源:有颜有货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1. 传统阶段
  2. 起步阶段
  3. 加速阶段
  4. 成熟阶段
  5. 智慧阶段

目前,绝大部分的制造企业都还处于传统阶段。
那怎么识别这个公司是否处于传统阶段呢?
你走进他们的办公室,第一看电脑桌面上Excel多不多,第二看桌子上纸质文件多不多,第三看有没有人拿着纸质文件四处找领导签字。
这三点都中的话,基本就是在传统阶段了。  
针对处于传统阶段的制造型企业,要先做的是“业务数据化”,把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记录下来。
比如利用ERP/CRM/SRM/MES等系统工具,以业务流程的信息记录为核心,把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过程,以及客户服务、现金流动等业务活动和过程用基础系统储存下来。有了有序的数据,才能够进一步发挥数据的价值。
在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业务化”,用已累积的业务数据去反哺业务流程。
一般会利用智能分析平台,算法平台,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等,以“数据分析”为核心,把信息化阶段收集的信息利用起来,通过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数据优化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
等把基础的数据都搞明白之后,再去接入人工智能、超级自动化、数字孪生等先进的数字技术,这时候就能朝着智能感知、全流程自动处理、全业务线智能决策的智能工程发展了。
 
下面就用几个实际案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同阶段是怎么做数字化转型的。
1、传统阶段→起步阶段:上线仓库管理系统,改变业务管理模式
背景: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销量快速增长 , 但公司还处于业务系统 0 部署的状态,人为收集、统计、 分析各业务数据的方式已无法迅速响应管理需要。
解决办法:
汽车零部件企业从核心业务入手,梳理仓储业务流程和系统逻辑架构,部署了仓库管理系统(WMS)。系统上线后,实现了货品扫码入库、出库管理,出入库数据被实时采集至系统中,公司达到产量翻番的同时,存货下降了53%。
此外,该汽车零部件企业还通过 WMS 系统整合了采购、配送、生产等流程管理,促进了整体生产效率和业务配合速度的提升。  

2、起步阶段→加速阶段
背景:
某头部电子制造企业在数据建设过程中,先后部署了ERP、MES、SRM、CRM等几十项核心信息系统,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物流、供应商协同、客户管理等诸多业务环节的数字化覆盖。但随着信息系统数量增多,出现了业务数据体量大但质量差和业务数据存在壁垒的情况。
解决办法:
该企业与织信低代码团队联合,成立专项,对关键核心业务应用和数据现状进行调研,并对每项核心业务数据分析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最后做出了涉及生产、设备、客户、项目、办公管理等多个业务的数据分析运行平台,贯穿公司、分厂及区域。
同时,搭建统一的数据仓库,实现对不同源头、标准的业务数据进行集中的管控与处理,保证数据的质量与安全。

3、加速阶段→成熟阶段
背景:
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国内某头部车企想要打造“以终端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化顶层设计,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场景生态服务。
解决办法:
建立企业级中台,打通业务间的数据壁垒,对企业内部数据和老旧数据、用户线上(抖音、微博、淘宝)线下(商圈影院、交通枢纽、4S店)触点数据进行整合、拉通、治理,面向集团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中心及数据服务,通过数字技术重塑商业模式。
4、成熟阶段→智慧阶段
实现这个阶段的企业比较少,我这边给大家提供几个行动方向: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区块链、超级自动化、VMI管理策略等。

最后再来讲一讲:企业该如何正确开展数字化转型?
管理者们应该都知道,企业想要推进数字化转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一定是:
  • 缺钱

  • 缺人才
所以,企业要想在有限的资金和人才下推进数字化转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1、开展数字化评估

评估什么?
  • 转型需求分析:当前数字化基础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 转型成效评估:评估潜在价值和可行性,明确数字化转型优先级。
具体怎么做?
可以参考阿里联合毕马威提出的:基础设施云化、触点数字化、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决策智能化五部曲。
该框架包含5项一级能力,25个核心二级能力指标为评价数字化成熟度和指明未来建设方向提供衡量工具:
2、推进管理数字化
在我以往的回答中,不止一次强调:所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始于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意识和承认变革的需求。
所以先不要急于寻找数字化产品和工具,先在企业内部推进数字化转型认知。其中包括:
  • 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之间达成一致

  • 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加强沟通协作

  • 推动各环节数据综合集成,精细化管理

 

3、开展流程及业务模式的重塑

数字化转型的第二阶段涉及到管理层的行动,具体如何开展数字化业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中也给出了方向:
  • 应用订阅式产品服务,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业务环节数字化,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

  • 使用PaaS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工具开展数字化研发设计,发展众包设计和协同研发等新模式,提升研发设计效能。

  • 应用云化制造执行系统(MES)和高级计划与排程(APS)等数字化产品,优化生产制造资源配置,实现按需柔性生产。

  • 应用仓库管理(WMS)、订单管理(OMS)、运输管理(TMS)等解决方案和无人搬运车(AGV)等硬件,使用第三方物流平台,推动仓储物流环节数字化。

  • 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产品数字镜像,提升产品数据管理水平,发展基于数字化产品的增值服务,拓展业务范围,创新盈利模式。
关于如何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水平?这一部分主要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钱”和“人”问题。

(1)先来说说“钱”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满足业务需求一般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 自主开发软件:这种方式效率低维护难,且不说时间问题,光是自研的人才都是千金难寻。

  • 购买标准产品:软件开发中存在“二八”原则,标品只解决80%的通用需求,为解决20%个性化需求的成本太高,甚至个性化程度高的场景根本找不到标准产品。
传统的自主开发开发周期长效率低,标准产品成本高又难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2)再来说说“人”的问题

花费了高昂的价钱,系统开发出来了,怎么用又是绊倒企业的一大难题,典型的表现就是:
  • 懂业务的不懂技术

  • 懂技术的不懂业务
技术人员研发出的场景业务人员用不起来、不好用甚至不如原先的流程,减负变成了增负,业务人员哀嚎一片,使用系统积极性不高。
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无法互补,导致最后整个系统用成了四不像。
在这种背景下,为满足企业既要效率又要个性化,还要减负的需求,最优解就是——选择“企业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指出:
  • 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焦企业转型痛点难点,提供“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服务,助力企业自行创建、部署、使用和调整数字化应用,提升企业二次开发能力和需求响应能力。

  • 发展订阅式软件服务,有条件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可面向企业提供免费试用版服务,探索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收益支付服务费用等方式,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顾虑和成本。
那“企业级”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是:更快更省更合适
  • 更快:搭建业务系统要快,更新迭代速度要快,响应新需求速度要快。

  • 更省:性价比要高,一个平台可以构建多套系统,省了企业购买多套系统的钱。

  • 更合适:采购系统不是关键,用得起来才是关键。业务人员要能轻松上手,IT人员要爱用,体验感要好。
这也是之前提到的企业CIO和IT所需要的能够开箱即用的快速验证的工具——低代码平台。

以国内最早提出“企业级低代码”概念的织信Informat为例:他们对低代码平台的价值进行归纳,就是:更快,更省,更合适
更快——应用落地快、更新迭代快
疫情期间某公司业务转型生产口罩,IT 部门需要多久开发并上线口罩生产线的生产管理系统?
时间紧迫,一切都要加快,早上线一天就多一天的黄金时间。
该公司实践之后给出的答案是:1周
设计个性化的业务表单、设计个性化的流程,产线工人在微信端就可以使用织信低代码,并且填报的数据实时能够反馈在报表仪表盘上。如果没有织信,用最传统的办法,可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更省——一次性收费模式成本低,节省成本是关键
某汽车生产制造公司通过织信低代码实现无纸化办公之后,一年光是纸张节省就达到了20万。当然企业效率提升之后,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效益。
2021年一年时间内,他们在织信低代码平台开发了31个场景应用,当年度开发率89%。收集了 73 个需求和问题,并及时响应解决了其中 95% 的需求。几个典型的场景,如采购管理、数据收集、请假审批,都得到了40%-80%的效率提升。
更合适——使用体验好,业务流程顺
建筑工地有三个特点:管理半径大、从业人员学历不高、非结构化数据多。
怎么让平均年龄45岁、小学初中文化的建筑工人愿意录入工地的非结构化数据,成为了关键问题。中国交建结合织信低代码的优势,强强联合,推出智慧工地解决方案。用织信低代码搭建10个应用,并利用织信平台的BPMN2.0流程模块实现了个性化流程再造。最后还用织信内置的仪表盘功能,实现了驾驶舱的数据展示。
织信低代码的好,就在于数据录入方便、流程灵活度高。此外,织信自提出“企业级低代码”概念以来,一直追求的是可以解决企业方方面面的业务需求,让企业从简单到复杂的业务场景都能通过织信低代码来实现。
该产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
  • 支持基于低代码平台快速构建ERP、MES、PLM等大型的业务系统,解决复杂核心的功能需求。

  • 支持上亿级别的单表数据处理,以及上千级别的高并发处理。

  • 拥有专业的开发运维管理,可以对应用流程、算法资源进行监测,并支持多环境开发和升级管理(还能实现git同步)。

  • 一站式管理,只需购买一个低代码平台,就能一站式构建和管理ERP、OA、CRM、MES、PLM、SCM、人事、财务、仓库、采购等业务系统。让企业内部拥有一款能自主构建多套应用系统的底层开发工具的同时,还能省去了一大笔购买其他多套系统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