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发挥数智技术的正外部效应,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企业可通过与数据要素的结合充分发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同时结合无形资源建立文化企业的生态优势,从而在传统的产品和服务上提升文化企业的服务产品附加值。随着经济和社会持续平稳发展,文化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将为“走出去”战略带来新的动能。全球市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文化产业的加大投入为对外文化贸易注入了创新动力,生态创新将成为加快文化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出去”的重要驱动机制。
一、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生态创新的理论机制
(一)内容平台构建生态优势
数字平台可围绕生态系统的创建,进一步系统性协调平台参与方与用户间的关系,从而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建立生态系统特定优势。在数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网络外部性对数字文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具有重要的解释能力。根据梅特卡夫定律,在网络中的连接数量增加将有利于节点价值的提升,阅文、腾讯、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孵化平台逐渐开始通过与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部门的不断对接发挥重要的双边市场效应。而在此过程中,网络消费的提升将进一步通过网络外部性扩大消费市场对数字文化平台的依赖度和认可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内容孵化平台向价值网络的中心位置演进。在数字贸易的生态网络中,网络外部性的发挥逐渐成为文化经济生态优势不断演进的重要机制。
对于文化企业而言,最初的产品和其传统的产品研发可进一步由数据驱动;对于影视类文化企业而言,由于现在视频网站的成熟发展,影视公司对于消费者观看行为数据的收集逐渐开始重视起来;对于游戏类文化企业而言, 其产品首先就是完全数字化的,对于产品的改进和升级也都是来源于用户的线上数据。相比收集的用户使用体验问卷,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产品后台所捕捉到的数据较为快捷和直观,并且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用户进行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分析,从而文化产业的优势可得到更加明显的发挥,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能相应地更加长久,继续进行数字化产品创新的动力也较强。
如传音控股与网易合作开发的非洲音乐流媒体服务平台Boomplay 于2017 年在南非获得由Apps Africa 颁发的“年度非洲最佳应用(Best African App)”大奖,随后与环球音乐和华纳音乐达成版权合作。Boomplay 已经拥有超过4300 万激活用户,曲库规模达500 万,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传易旗下的短视频平台Vskit 作为一款立足于非洲文化的短视频应用,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加纳的Google Play 娱乐应用下载排行榜上长期位居榜首,覆盖包括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南非等超过27 个非洲国家,语种包括英语、法语、斯瓦希里语、阿姆哈拉语等多种非洲大陆通行的语言。
(二)新媒体推动新经济增长
在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沉淀和行业积累中,新兴技术的迭代升级催生了大量新兴业态。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将知识作为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技术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前沿科学技术在数字文化领域的应用,数智技术驱动下的文化经济逐渐呈现出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的商业形态。数字孪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模态融合计算等多项前瞻技术的应用逐渐催生了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新蓝海,从而进一步加快了软科学服务文化产业链出海的成果转化。
数字文化企业不断创造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实践,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呈蓬勃之势,逐渐呈现出跨媒体时代、跨现实时代、跨智能时代的新视听技术,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创作文化产业核心内容和故事叙事的自由度,为传承和延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在创造文化艺术新体验和文化产业新业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底层技术的变化,使数智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逐步融合形成数字创意产业的基础架构:一方面,数智技术从消费端向供给端渗透,带来文化要素与数字要素融合后的效率升级,传统创意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另一方面,数智技术与文化创意领域的结合,催生了共享经济、众创空间、众智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开放型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型增长机制。
如旷视科技视觉技术企业在视觉成像技术领域通过对智能算法的应用进一步拓展技术创新的应用场景,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增强智能技术等领域构建了涵盖算法、系统和硬件的全栈式技术创新生态,结合基础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聚焦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等领域,推动智慧物联网与应用场景的协同创新,促进实体产业的数智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如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春节期间的在线“云赏雪”活动能够为线上游客提供故宫全景虚拟游览服务。“云看展”遍历北京地区的100 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线上展览资源。
(三)逆向生长激励逆向创新
根据逆向创新理论,新兴市场企业对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也将在发达国家得到应用,从而产生新兴市场引导技术开发的逆向创新。文化贸易的发展使跨文化企业开展市场对接和信息流动成为可能,从而为企业间的竞争格局调整提供了空间。具有先入优势的领先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往往源于对市场资源、渠道和信息的占领,而文化贸易为跟进企业寻找市场机遇和建立市场渠道提供了重要途径,激励跟进企业在信息和技术的积累环境下通过后发优势对领先企业形成市场竞争,从而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的缩进进一步加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技术创新。由于供给端的加快发展,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得到更大的满足,使得文化企业可以更加具有生命力, 形成逆向生长的趋势。
在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过程当中,在拓宽企业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时,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文化企业不断地积累企业所需的知识和资源。在施行产品多元化战略时,由于消费端的需求更加清晰, 导致供给端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创新和进步,从而逐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企业的逆向生长让品牌持续保持创新性。作为文化产业,其未来在品牌的逆生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文化企业资源的独特性与传统的制造业不同, 我国文化企业通过国潮IP、文创IP、数字藏品等多种形式开始进一步利用数智技术拓展现有业务。如八达岭石峡村抓住建设“美丽中国”和发展“乡村振兴”的双重机遇, 积极发展特色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着力推进生态宜居的可持续乡村发展建设。该地区与清华美院团队合作对已开发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深度开发,与建筑设计团队合作打造“石光长城”精品特色乡村酒店,并逐渐扩展到“石光咖啡店”“石光书屋”和网红打卡的“星空小屋”等,同时积极推出标签化的土特产和文化商品,推动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的长城文化旅游IP 逆向生长。再如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一批精品之作通过前沿数字科技与古老文物的有机结合,涌现出沉浸式、互动式、高品质的参观体验, 呈现逆向生长的发展态势,观众既可全方位欣赏文物,又可轻松获取知识。
文化旅游的空间延伸,影响扩大,吸引诸多不能实地参观的公众通过虚拟参观,获取知识,培育大批网络观众和线上粉丝。基于文博IP、知识产权创作的文创、动漫、游戏、影视产品等成为当下的追捧,故宫的口红、苏州博物馆文徵明紫藤种子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四)数据要素驱动知识重构
在外部市场的压力冲击下,知识要素的组合将突破原有的技术属性,通过知识要素的重新创造和连接实现知识重构。数字文化产业由于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更加直接的信息交互途径和消费体验情景,在供求关系的发展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文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范围经济特点为市场快速有效地捕捉消费端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在极大程度满足个体需求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掘了长尾效应所带来的市场机会,从而创造了价值链的驱动力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移,导致需求端在获得更强的市场导向能力后向供给端提出诉求的倒逼机制和供求关系的逆转,同时也对市场的供求匹配和产品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化产业的优势资源在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积累, 而多元化战略通过在需求端不断积累更多的知识资本而为文化企业带来了竞争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也为企业进行信息与知识的传播起到了正向的作用, 企业在不断的反向学习中升级服务,通过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销售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数智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数据要素,而这些数据要素可以让企业挖掘出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促进企业利用知识信息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捕捉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PaaS (平台即服务)到SaaS(软件运营服务),从UGC(用户生成内容)到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断下沉的内容服务和更加精准的生成智能不断推动文化企业通过对其积累的知识资本进行挖掘和利用,进一步满足其国际化的消费者需求。如赤子城作为移动互联网企业,旗下核心产品生态Solo 系统拥有4 亿名全球用户,并拥有两个被认证为“全球顶级开发者”的开发者账号。通过精准连接使用者和信息,赤子城为4 亿用户匹配推荐新闻、娱乐与社交内容;整合移动营销上下游,为全球广告主打造流量入口;立足场景化大数据推荐系统,向合作伙伴开放, 并从产品面、商业面、数据面等三个方面打造围绕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生态系统和大数据入口服务。一体化智能中台引擎SoloEngine 作为赤子城科技中台体系的核心,通过“数据+ 机器”的结合为公司的全球业务发展提供风控预警、智能托管、数据洞察、精准运营等一体化智能服务, 并推动多方面问题寻求优质解决方案。以SoloEngine 为核心的中台体系积极推动社交业务实现产品复制,不断拓宽产品矩阵,支持精品游戏业务高速增长,逐步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同时,产品的快速发展也持续反哺技术, 推动公司中台体系不断完善、进化,实现与业务之间相互赋能的良性循环。
二、数智技术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是发挥文化企业“走出去”战略优势,满足全球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充分挖掘文化企业在全球消费市场的生态优势和双边平台市场。文化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资源在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积累。文化企业通过数智技术在需求端不断积累的知识可为文化企业带来竞争力。文化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也为企业进行信息与知识的传播起到了正向的作用,结合数智技术充分挖掘文化企业在全球消费市场的生态优势。企业在不断的反向学习中升级服务,通过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销售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由于企业的重心和关注点开始向全球消费者进行偏移,而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升级,对全球消费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且呈现出更加个性化的状态,在文化企业中形成了消费端倒逼供给端的现象,从而在全球消费市场进一步充分实现双边平台的相互促进作用。对于文化企业而言,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而习得的模式或方法可以体现为经营过程中数智技术的生态创新。
二是加快文化企业信息网络建设步伐,树立数字文化产业理念,充分发挥新经济增长对文化企业“走出去” 的推动作用。5G 的商业应用将催生数字文化产业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一方面,5G 的高网速将真正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的商用,电子游戏、影视视频、会展、旅游、新闻出版等产业将从中受益;另一方面,5G 低延时高可靠的优势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 未来或将出现基于汽车移动平台经营内容定制的公司。此外,推动万物互联带来的大规模物联网业务,包括产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将激发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产业互联网正在与消费互联网形成跨界融合性互联网,文化产业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挖掘。从动漫游戏到网络文学,从网络音乐到网络视频,越来越多的数字文化产品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逐渐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三是不断推进文化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文旅融合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企业逆向创新服务“走出去”战略的积极作用。在文化影视创作行业的发展中,在拓宽企业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时,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由于供给端的加快发展,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得到更大的满足,使得文化企业可以更加具有生命力,形成逆生长的趋势。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我国各文化企业开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现有业务,充分发挥文化企业逆向创新服务“走出去”战略的积极作用。在文化影视创作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文化旅游行业也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打造不同的旅游模式。随着文旅服务渐进智能化和旅游参观多样化,“以文促旅”成为共识。通过以直播形式进行旅游宣传和基于VR 技术下的新型旅游,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进入虚拟场景的同时增强沉浸式的角色和场景体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曾经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通过如今的数字化已得到了大幅降低, 并且全球化的发展日益成熟。
四是推动文化企业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的知识重构, 面向各国消费者创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充分实现文化企业在全球数字贸易中的网络外部性和长尾效应。对于文化企业而言,在捕捉到国内用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之后,如何及时地回应和解决各国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出海,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和合作伙伴的偏好内容,以便供给端能够更加迅速地对消费端做出反应,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加速迭代和沉淀发挥文化企业在全球数字贸易中的网络正外部性,实现新兴市场对全球技术领先地区的逆向创新。在生产方面,文化企业可以将“柔性服务”的概念引申到文化产业中。如今各类新兴技术也可以提高全球消费者的参与可行性。例如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全球消费者参与行为进行分析并预测,充分捕捉文化企业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长尾效应,进一步解决企业将全球消费者带入生产过程而引起的成本上升问题。企业也可以在供给端根据销售数据,对服务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定位,实现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对冗杂数据的分析成本,将过于分散和无序的需求变得更加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产品生产之后的广告、销售等环节带来同样的便利,从而推动文化企业的全球数字化进程,进而创造更加适应各国消费者需要的多元化的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