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246 来源:榆林市工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心

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可以逐级获得以下收获:

针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其收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传统业务数字化

其实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最大的“初衷”就是:“提质、增效、降本”。

更清晰的说,提质、增效是目标,降本是结果

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提质和增效上是可以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的数据来测量,而且也非常的容易测量,例如质量合格率,优良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组织沟通效率和产品生产周期会获得极大的改善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可以通过数据来测量,但是降本这个事情很难在短期内用数据来测量,甚至在短期内成本有可能是增加的。

例如,我们为了做数字化工厂,要投入大量的自动化生产线,要投入大量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要招聘很多配套实施的人才,要提供相应的物力、财力和资源的保障等等,所以短期内,或者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能是增加的,甚至因为试错的原因,很多投资都是无效的,所以降本这个事情不应该作为企业的短期目标,而应该将其视为一种长期的结果。

只要做对的事情,并努力把事情做对,一个好的结果是一种必然,降本就是如此。

而且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提升企业的气质,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拓展企业的营销渠道,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方面,有着极其独特的优势,是一个传统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最佳开端。

所以,很多人问我: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升级真的能够降低成本吗?

我的回答是:从长远来看是能,但是短期内不好说,不建议企业将其视为一个短期的目标。尤其是数字化基础非常差的企业更是如此,因为前期的投入实在太大,风险太高,降本这个事情言之过早。

第二个阶段,企业业务延伸

随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渐入佳境,企业的传统业务会得到很大的延伸与拓展,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一天你会惊叹,原来企业经营还可以这样玩。

首先就是主营业务的增长,随着企业提质增效的改善,企业经营与生产会获得极大的改善,随之而来就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在企业拿订单方面,做过数字化改造的企业和没有做过的企业,存在着天壤之别,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一个企业形象上的提升是无法单纯的用语言和数据来说明的。

其次是服务的延伸与增值,这里的服务既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服务,也指企业对于外部客户提供的服务。

举个例子,企业导入MES系统后,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和数据可视化,企业销售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远程直接查询销售订单的生产进度和完成情况,而传统的企业可能需要打四五个电话,耗时几小时才能获得一个大概的订单生产情况,这其中的效率与准确度是完全无法比拟的。

再举个例子,企业可以通过系统为客户提供远程库存查询,方便客户了解企业产品的实时库存情况,并选择相应的产品进行采购,这在传统的企业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带来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任何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的产品升级方向和改进空间,尤其是在物联网和数据利用方面,这既是自己的需求,也更是市场的需求,这会带来一个“一步快,步步快”的马太效应。

所以,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产品研发或者是项目攻关,而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态度,是一个日新日高的过程,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追求。

第三个阶段,企业新型业务的诞生

随着业务数字化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数据量级的累积,数字业务化的机会也随之到来。

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大致会经历:“业务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数字业务化”这样一个业态的转变。

同时随着信息化软件和数字化服务的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实现很大程度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合,极大的提升沟通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例如为用户提供与产品硬件配套的工业管理软件,并提供云计算服务,然后通过云计算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这就是数字业务化的典型案例。

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而言,这样的数字业务化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软件研发和数据运维的能力,如果有第三方公司能够提供与之配套的“硬件+软件+服务”的服务/产品,这些中小企业当然可以欣然为之买单。

对于这个时代的任何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有人将之称为“数字化时代的达尔文主义”,既“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也有很多人对此表现出了悲观的看法,将之称为“做则是找死,不做则是等死”,总之横竖都是个死。

但是在我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则九死一生,不做则十死无生”,这是一条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独木桥,企业根本就没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