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关键策略,揭秘新质生产力如何革新制造业!
发布时间:2024-07-24 浏览次数:545 来源:制造Q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实现社会财富积累的根本源泉。我国经济已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力。

一是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主体力量,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力量。

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二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前瞻部署新质生产力未来赛道。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

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三是以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抓手,加速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能级。

数字化转型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主题。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战略先导产业来抓,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机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电力资源和算力资源,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效,打造超大规模智能绿色算力底座。

四是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涵养。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努力造就一批大师和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五是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