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
工业母机是推动制造业利用先进生产方式的关键因子,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的重要力量。为深度了解我国工业母机现阶段发展情况及在我国先进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成课题组赴江苏等地调研走访,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进行了深度交流,基于走访调研,中心认为,现阶段,我国工业母机发展规模虽全球领先,但仍存在大而不强、市场秩序不规范、中游利润空间被挤压、“走出去”困难等问题,亟需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一、我国工业母机行业发展现状
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属于重要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工业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的重要保障。对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工业母机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仍是全球工业母机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机床行业总产值和消费额分别约为803亿欧元和808亿欧元,我国则以257亿欧元的产值和260亿欧元的消费额均占据全球32%的份额,位列全球首位。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3年稳居世界最大机床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母机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工业母机行业突破了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提高到31.9%;数字化刀具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发展到45%。目前,我国工业母机已建立起从上游研发设计、零部件及数控系统、中游整机制造、下游解决方案及现代服务业全覆盖的完整产业体系和产业配套体系。
(二)工业母机在先进制造业多领域支撑作用明显。工业母机应用领域广泛,处于工业制造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抓手其在电子通信、汽车制造、高端医疗、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产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工业母机集成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信息化技术,为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生产方式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三)我国工业母机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中心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通过长期的攻坚克难和技术积累,我国工业母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多次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中心也了解到,我国工业母机虽在产业规模、产值和消费额等指标上位居全球首位,但行业“大而不强”的情况仍然存在,一是创新要素支撑不够。中心与多家企业深入交流发现,企业在资金、创新人才等要素上的缺乏是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投入不高、基础共性技术攻关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二是高端产品仍需加强。我国工业母机的部分核心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可靠性方面以及数控系统、精密轴承、导轨等关键功能部件还有待提升。三是产品价值与进口产品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数据计算,2022年我国国产金属加工机床均价仅为进口机床均价的二分之一,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工业母机行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通过走访调研,中心发现工业母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秩序不完善、上下游利润挤压问题突出、“走出去”步履维艰等多重困境。
一是行业尚未建立良性健康的工业母机市场秩序。一是缺乏市场规范,市场上工业母机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产品其性能、精度、规格等差异较大,目前我国仍未对工业母机产品命名进行统一规范,更无法与国际接轨,从而导致下游客户在采购设备过程中,无法从产品名称上明确加工精度及质量等级,增加了客户产品选择的困惑。二是无序竞争现象明显,我国工业母机行业仍处在中低端产品冗余、高端产品缺乏的困境中,国内厂商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厂商在市场竞争中打“价格战”,既影响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也对工业母机技术攻坚克难与产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二是工业母机产业“中游困境”凸显。一是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供需结构失衡,国外厂商在数控系统、精密轴承导轨等关键功能部件以及高端配套部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优势,致使我国工业母机厂商议价能力受限;同时为推广产品,我国部分工业母机企业为下游提供免费试用或延期回款的服务,致使应收账款周期拉长、资金回笼困难,上下游双重挤压易导致产业链中游企业资金链风险加大。二是中小整机企业融资困难,工业母机产业链中游中小企业占比较高其在融资过程中通常以债券融资模式为主,融资模式单一目难度较大。而在资金缺乏时期,中小企业又面临贷款难度大放款周期长的问题,导致企业因顾虑资金链断裂风险而不敢持续投入。
三是我国工业母机企业“走出去”步履维艰。一是品牌国际影响力不足。我国大部分工业母机产品主要以价格优势获取海外订单,但仍有部分产品面临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产品规范与国际不一致等问题,在海外市场中尚未获得用户的认可与信任。二是我国工业母机企业难以融入海外工业母机供应链。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法律法规,我国大多数工业母机企业对其不了解,且面临对市场需求了解不深入,无法与当地渠道商或客户建立紧密联系等问题,导致融入海外产业链供应链困难。
三、相关建议
统筹部署市场规范,推进工业母机行业有序发展。一是加强行业顶层设计。政府引导、鼓励支持行业协会支撑、龙头企业引领,组织编制完善产品命名市场秩序规范文件,加强区域协同,发挥顶层设计较完善区域示范作用,稳步推进全国工业母机行业市场秩序规范化发展。二是放眼国际,鼓励企业差异化竞争。以市场秩序规范为引导,鼓励企业接轨国际规范,按照国际通用规则进行产品命名,逐步实现产品命名与产品参数保持一致,重新塑造我国工业母机品牌国际影响力。
内外兼修,破解工业母机企业发展资金困境。一是发挥资本优势,打消企业资金顾虑。结合国家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效应与平台效应,发挥区域产业基金优势,降低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鼓励支持工业母机优质企业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扩大企业规模。二是加强企业间合作,发挥合力优势。支持企业之间抱团发展,以竞合取代竞争,发挥规模优势,提升企业对上游关键零部件采购的议价能力;发挥集群带动作用,树立工业母机数智转型标杆企业,发挥智能工厂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行业内企业持续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扩大利润空间。
打造“一链一圈”,建设工业母机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发挥集聚优势,汇聚创新要素资源,持续提升工业母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一是逐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行业内优质企业打造集群,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基础应用技术、高端产品、高端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能力;二是打造“一链一圈”的产业生态闭环。“一链”是指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聚集工业母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强企业间开放合作,持续提升我国工业母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认可度,加快我国工业母机企业“走出去”步伐。“一圈”是指打造行业生态圈,可由生态主导型企业围绕高端品牌汇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投资,金融租赁,供应链安全等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