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数据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五个新”背后的真正含义
发布时间:2024-08-21 浏览次数:999 来源:博雅数字化转型

背景:

近日,国家数据局举行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五个新”。

第一个“新”是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二个“新”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第三个“新”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第四个“新”是数字赋能公共服务收获新进展。

第五个“新”是数字经济治理实践迎来新变革。

 

 

解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五个新”》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7 月 30 日上午,国家数据局举行的 2024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副局长沈竹林指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新”,这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清晰画卷,更彰显了我国在数字领域的坚实步伐和辉煌成就。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筑牢了基石。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如同坚实的地基,支撑着数字经济大厦的崛起。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制度,明确了数据要素市场的规则和边界,保障了数据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利用,激发了数据的潜在价值,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从高速泛在的信息通信网络到算力强大的数据中心,从智能融合的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到前沿创新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布局,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如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畅通无阻的通道,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高效运行和创新发展。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展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强大动力。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催生了一大批新兴数字产业,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不断拓展数字经济的产业边界;另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公共服务收获新进展,让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在线教育让知识的传播跨越时空限制,远程医疗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数字化就业平台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实现精准对接,智慧社保让社会保障服务更加贴心周到。数字技术的赋能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也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经济治理实践迎来新变革,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我国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和协同治理,推动数字经济治理从分散化、碎片化向系统化、协同化转变。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数字技术标准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个新”的提出,既是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持续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深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拓展数字赋能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