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规范发展三类主体,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4-09-13 浏览次数:877 来源:AI战略数字转型

刘烈宏:规范发展三类主体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2024年9月12日,国家数据局在重庆举行的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现场推进会上,首次发布了一批涵盖全国多个城市的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案例不仅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在各城市中的成果,也为不同类型的城市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城市数字化建设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会上强调,未来将大力引导规划咨询、建设实施、运营运维三类经营主体的发展,培育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数字化转型建设运营市场。同时,他还指出,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策略,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

 

01
三类经营主体的发展与规范

 

刘烈宏在发言中提到,规划咨询、建设实施、运营运维三类主体的健康发展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规划咨询主要负责为城市制定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确保城市的数字化发展有序可控。建设实施则负责具体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慧政务平台、数字民生服务体系等。而运营运维则确保数字化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并不断优化,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

 

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在这三类主体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市通过“京通、京办、京智”系统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统一数字化入口,确保政务、民生、产业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化服务顺畅高效。上海市则构建了全市统一的时空“一张图”底座,支持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而重庆市则创新性地提出了“大综合一体化”基层数字化改革,推动基层治理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

 

国家数据局也强调,各类主体的发展必须在规范化的监管框架下进行。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数字化建设才能够实现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02
分类施策:不同类型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根据刘烈宏的介绍,国家数据局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策略。具体来说,国家数据局将城市分为三类,根据它们的基础条件,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转型路径。

基础条件优越的城市

北京、上海等基础条件优越的城市,被要求在数字化转型中进行更具前沿性和探索性的工作。这些城市不仅要构建高质量的数据集,还需要在数据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并推进数字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城市具备较强的基础设施和数据治理能力,因而能够在数据共享、数据流通、数据创新等领域展开深度探索。例如,北京市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构建了四级规划管控体系,并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民生等领域的数字化融合。

具备良好基础的城市

像广州、成都这样的城市基础较好,但在数字化发展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国家数据局建议这些城市着重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促进城市产业和服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都市的经验表明,通过创新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不断拓展数据运营空间,可以实现数据运营生态的繁荣与规范化。

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国家数据局提出了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的建议。通过引入优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这些城市可以借助共享组件、云平台等手段,降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例如,在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国家数据局正积极推动这些城市与发达地区共享数字资源,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03
典型案例: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

 

此次发布的50个典型案例,涵盖了数据流通交易、居民碳账户、跨境数据流动等多个新场景。这些案例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对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升级的深远影响。

北京:智慧城市四级规划体系

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四级规划体系,实现了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协同的全面数字化转型。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平台,数据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为市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政务和民生服务。

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上海市通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简化了市民办事流程,提升了政府效能。与此同时,“一网统管”平台使得城市运行管理更加精细化,确保了超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

重庆:基层数字化改革

重庆市的“大综合一体化”基层数字化改革,通过“三张清单”和“一件事”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同时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城市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04
数据赋能:新场景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

 

在此次发布的案例中,居民碳账户、跨境数据流动等新场景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新场景不仅推动了城市治理模式的变革,也为市民带来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居民碳账户

居民碳账户是一项基于个人碳排放量的创新型服务。通过记录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行为,如出行方式、能源消耗等,碳账户能够帮助市民直观了解自己的碳足迹,并激励他们减少碳排放。这一举措不仅契合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也为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跨境数据流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境数据流动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不可忽视的议题。在此次案例发布中,多个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问题。例如,广州在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数据流通和交易的安全机制,确保数据在跨境流动时的安全与合规。

 

05
未来展望:共性组件与国家数字治理

 

刘烈宏指出,未来国家数据局将加强先进规划理念、建设经验、管理模式的复制推广,探索建立国家共性组件共享机制。这一机制将通过提供统一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帮助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市降低转型成本,加快数字化进程。

 

他还提到,政府组织能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城市应积极承担先行先试的责任,探索数据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而具备良好基础的城市则应加强优化,推动城市产业、服务、治理的协同转型。

 

06
总结

 

随着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愈发清晰。通过规范发展三类主体,因地制宜制定转型策略,城市的数字化进程将得到加速推进。未来,数字化不仅会深刻改变城市的治理模式,也将为居民带来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