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两步走”战略
发布时间:2024-09-27 浏览次数:1451 来源:独数易智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力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正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历史性机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提出的智能制造“两步走”战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未来发展蓝图。

9月20日,2024国家制造强国建设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指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到2035年,我国各种产品和装备都将从“数字一代”发展成“智能网联一代”。

 

 

一、智能制造的核心理念

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它更是一种全新的制造理念。它涵盖了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以及新一代智能制造三种基本范式。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实现人机协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和绿色化。

二、智能制造的重点实施方式

  1. 数字化转型:这是智能制造的第一步,也是基础。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智能化升级: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这包括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物流系统等,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 系统集成:智能制造要求各个生产环节和系统之间的高度集成。通过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对端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无缝连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4. 人才培养: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需要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

  5. 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支持。这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技术研发支持等。

  6. 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三、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智能制造将为中国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到2035年,中国的智能制造将实现从“数字一代”到“智能网联一代”的跨越,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 产品创新:通过智能制造,产品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 生产技术创新:生产过程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产业模式创新:制造业将从传统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 系统集成创新: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上述重点策略,中国制造业将能够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四、新趋势下的能力提升要求

智能制造行业涉及到自动化、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满足不同的开发需求。以下是智能制造行业中常用的一些编程语言:

  1. Python因其简洁易懂的语法和强大的库支持(如NumPy、Pandas、Scikit-learn、TensorFlow等),Python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动化脚本编写中非常流行。

  2. C++用于开发性能要求高的应用程序,如实时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

  3. Java适用于构建跨平台的企业级应用,常用于工业自动化软件的开发。

  4. C#主要用于Windows平台,适用于开发工业自动化软件和桌面应用程序。

  5. JavaScript常用于开发工业物联网(IIoT)应用的前端界面,以及服务器端(Node.js)的应用。

  6. MATLAB适用于算法开发、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常用于工程仿真和原型设计。

  7. PLC编程语言(如Structured Text, Ladder Logic, Function Block Diagram):专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设计,用于控制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

  8. SQL用于数据库管理,智能制造中用于数据收集、存储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