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与外部效应
发布时间:2024-10-15 浏览次数:319 来源:经济管理杂志

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其自身运营效率,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程度如何,是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基于Word2Vec神经网络语言模型,构造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指标,并结合国有上市企业的经营数据,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和外部影响。

本文发现: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提升管理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三个渠道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呈现出显著的赋能效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对其他企业转型的溢出效应,以及应对宏观经济冲击的稳定器效应。本文还发现,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柔性和适应性创新能力,以及加强管理层激励和政府补助力度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型效果。上述发现不仅从量化的角度检验了国有企业数字转型的自身和外部经济效益,论证了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也明确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的途径,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字  国有企业  数字化转型  Word2Vec模型  溢出效应  稳定器效应
本文引文来源  王勇,窦斌,王悦.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与外部效应[J].北京:经济管理, 2024,(4):80-95.
一、研究背景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有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有企业在数字时代发展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与一般企业不同,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维护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这也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提升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还要注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总体目标,推动整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如果能够准确评估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有助于增强转型企业的信心,更有助于坚定政府部门和投资者的决心,从而大力支持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整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两方面问题:其一,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何种积极的外部影响?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的文献研究尚不够深入,较少有针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的定量研究,也没有考虑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怎样的外部效应。
造成上述局限的主要原因在于难以在微观层面量化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从而无法开展严谨的计量研究。对此,本文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方法:采用Word2Vec神经网络语言模型,根据国有上市企业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章节的文本词汇、语义特征和语境信息构建了国企数字化转型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一数字化转型指标,结合国有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考察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机制与影响,以及对相关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与稳定器效应,从而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通过机制分析与异质性检验,进一步探讨了更好地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为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提供了着力点。
二、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第一,本文创新性地运用深度学习算法中的Word2Vec神经网络语言模型构造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指标。Word2Vec模型引入了传统词频统计方法不具备的文本语境和语义特征,解决了同一关键词库无法适用于不同经营特征的企业文本数据的问题。借助该模型,本文得以较为准确地衡量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并且通过规范的定量分析来检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与赋能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的人才资本,提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个途径赋能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更加科学地支持本文的研究假设,还为全面评估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效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第二,本文的研究还揭示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外部性: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会通过溢出效应和稳定器效应对相关行业和地区产生积极的外部影响。溢出效应是指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作用,稳定器效应是指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国民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所起到的对冲风险和提高韧性的作用。这一发现凸显出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为数字时代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三、研究设计
本文以2010—2019 年我国沪深A 股的上市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基准模型检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与机制,通过构建两个外部效应检验模型检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溢出效应与稳定器效应。在研究设计环节,本文的核心工作是借助Word2Vec深度学习模型来改进数字化转型指标的衡量方法,并且基于国有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评估其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益。

基于Word2Vec的指标构建共包含六个步骤:离散词语的编码、网络结构设定、测试文本选取、主题词设定、模型预训练、文本的词向量表达。具体而言,本文将MD&A文本中的每个词汇进行编码和词向量表达,分别和“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六类主题词进行配对,再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的词向量计算向量间的余弦相似度。对于给定的每一类主题词,预训练模型同样可以给出其对应的200维词嵌入表示。通过在第一维度取平均的方式可得到MD&A整体文本与六类关键词之间的相似程度,即MD&A文本在六个分指标上的评分结果。最后,通过计算六个分指标平均值的方式得到每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量化指标DTI。

基于新构建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本文得以对基准模型和外部效应检验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与分析。随后在稳健性检验部分,本文还针对文本指标可能存在的语义偏差问题和内生性问题提供了合理的检验思路。

四、主要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就研究样本整体而言,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第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是主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本、提升管理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三个渠道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三,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效应体现在对其他企业转型的溢出效应,以及应对宏观经济冲击的稳定器效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支持和推动了行业、地区内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且在国民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能起到对冲风险和提高韧性的作用。最后,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可行途径方面,本文发现,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柔性和适应性创新能力,以及加强管理层激励和政府补助力度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型效果。上述发现不仅从量化的角度检验了国有企业数字转型的自身和外部经济效益,论证了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也明确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途径,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可以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国有企业应当注重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一方面是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力度,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明确各业务岗位的数字技术要求,引入与企业技术路线相匹配的数字化人才。另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数字技能培训,减少数字技术与劳动者技能的错配,夯实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基础。

第二,国有企业应提升数字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能力。鉴于国企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数字技术成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效率提升的新动力。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大数字技术攻关力度,特别是要注重提升企业数字技术的适应性创新能力,通过对通用型数字技术的开发和转化,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

第三,国有企业应当着力增强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财务柔性储备。国有企业应当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强化其数字化运营和管理的能力,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强化财务柔性储备,特别是要发挥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柔性较高的优势,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支持企业探索合理的转型路径。

第四,政府部门应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鉴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企业自身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协同,有关部门应为国有企业提供转型补贴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强化对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推动部分国有企业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为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战略指引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升产业链整体的数字竞争力。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可以认为,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通过衔接传统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为整个社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行途径。

作者介绍

王勇: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企业理论与国企改革等。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管理》《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杂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

窦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与公司金融。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管理》《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等杂志。

王悦:就职于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管理》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