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应用成投资热点
发布时间:2024-11-20
浏览次数:487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在探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时,制造业无疑是关键。它不仅是国家进步的引擎,更是国运的根本。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站在工业变革的前沿。这一领域的影响力贯穿于所有产业,为整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注入了新活力。尽管智能制造看似只与其中一项产业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的影响力全面且深远,为多个行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全国各地正迎来制造业转型的新机遇。那么,从投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领域的机遇都有哪些?

在近日举办的2024济南产业基金生态大会的圆桌环节中,投资行业的专家们认为,智能制造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等产业领域。国科嘉和高级合伙人陆佳清指出,智能制造是国家战略的重点,尤其是在美国对华制裁的背景下,中国正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尽管半导体行业已从系统性机会转向单点替代机会,但出海战略为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济南的智能制造项目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出口势头,尤其是在钙钛矿等新能源领域,智能装备的需求迅速增长,为投资机构提供了新的机会。
同创伟业合伙人彭倩补充说,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高度融合贯穿了生产的全链条,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成为投资的热点。从上游的算力基础设施到下游的应用场景,都存在着丰富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成为投资的重点。同时,工业软件和网络安全也是数智化深度融合场景下的关注焦点。
和利资本合伙人王馥宇认为,未来5~10年,半导体行业将有强烈的系统性机会。尽管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半导体行业经历了波动,但其作为商品的本质未变,中高端产品的稀缺性与中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并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结构性的机遇。中兴众投创始人、总经理闫足则从济南的支柱产业和数智化趋势的交叉点出发,指出算力和传感器与智能驾驶是济南可以发力的方向,这两个领域的产业链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巨大。
投资与智能制造的结合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资金支持、技术应用和生态体系的构建。陆佳清强调,制造类企业通常需要重资产投入,这要求风险投资在企业投入期提供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无法提供贷款的阶段。他还提到,尽管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存在挑战,但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中国相对于美国的优势所在,这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彭倩认为,科技创新的三个支柱,基础科研、技术应用和金融支持,是推动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而投资机构在筛选企业时往往会考虑技术、市场和资金门槛,并在投资后提供相应的支持,特别关注现金流和资金门槛,并通过多轮投资和协调龙头企业对接订单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济南市政府推出的“6+N”基金生态体系,为创新产业生态的打造提供了政策基础,涵盖了从早期到中期再到产业资金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王馥宇从半导体行业的系统性增长机会角度分析,预测在未来5年至10年内,该行业将迎来显著的扩张。他提到,尽管国际政治和经济变动,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施加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措施(包括限制对华出口关键技术和产品,以及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投资和贸易设限)对行业造成影响,但半导体的基本商品属性和市场规律并未改变。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的销售额与庞大的进口额之间的巨大鸿沟揭示了中高端半导体产品的稀缺性。
与此同时,中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这一现状为投资者指明了方向:投资中高端及前沿半导体产品。
投资与智能制造的结合,特别是在高端制造领域,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针对这方面,闫足强调,先进制造业的一个关键门槛是实现双碳供应链和生产,这不仅是一个环保要求,也是企业成长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资金和人才等挑战虽然普遍存在于所有初创企业,但它们并非智能制造独有的问题。在当前全球对绿色和可持续生产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建立绿色的供应链和生产流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兴通讯凭借其在这一领域的深厚积累,已经为被投企业提供了支持。
在探讨对于耐心资本的理解时,闫足主张从企业内部出发,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投资机构,都应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因为基金的存续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退出的压力。他认为,耐心资本不仅涉及资金的投入,还包括精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旨在帮助企业在多个维度上成长,而不仅仅是在财务层面。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也曾指出:“耐心资本的核心特征在于重视价值投资,强调企业创新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其作用在于发现价值、挖掘价值,甚至参与创造价值。因此,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考量因素,但并非衡量耐心资本的唯一标准。”
投资与智能制造的结合需要综合考虑资金、技术、政策等多个因素,以构建一个支持制造企业发展的生态系统,促进科技创新,实现中国智能制造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