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新时代的经济驱动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生产要素。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基础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正式启动。这一决策不仅反映了数据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为后续的政策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政府不断完善数据要素的相关政策,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这是我国数据要素领域的里程碑式文件。该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二十条政策措施,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指导。其中,数据产权制度是基础,流通和交易制度是核心,收益分配制度是动力,安全治理制度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制度体系。
在数据产权方面,意见强调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并重点提出建立数据产权登记新方式。这一制度框架不仅有助于明确各参与方的权益,也为数据要素产权立法工作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流通交易方面,意见系统性地构建了我国数据流通交易的制度框架,包括合规监管、市场建设、服务生态以及跨境流通等方面。其中,国家级交易场所应具备合规监管、基础服务等功能,并具有公共属性、公益定位。同时,意见还规划了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两类数据服务生态,培育一批活跃的数据要素市场主体。
在收益分配方面,意见明确了数据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机制,以及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这一制度设计旨在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创造者合理倾斜,同时关注公共利益和相对弱势群体,防止和依法规制资本在数据领域无序扩张形成市场垄断等各类风险挑战。
数据治理方面,意见通过明确政府治理方向、企业治理责任以及社会协同治理方式,初步构建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共治的数据安全治理制度。政府围绕安全可信、包容创新、公平开放以及监管有效等方向,明确数据治理基本原则以及规则体系;企业以“宽进严出”为原则,明确声明登记及披露机制、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企业数据治理相关条款;社会则通过参与安全技术研发和服务、建立市场信用体系等方式,共同维护数据安全。
此外,国家数据局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统筹协调,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数据要素市场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将得到有效促进,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要素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例如,在农业农村领域,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支撑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在智慧农业方面,通过搭建数据底座,打通农场生产数据流,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在畜牧业方面,通过构建产业大脑平台,为管理部门及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数据支撑,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数据要素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完善,数据要素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