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加快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出海”三大策略
发布时间:2025-01-23 浏览次数:490 来源:工信头条
亚静媛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国际商务促进部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支撑。随着人力、土地等要素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中小企业“成本驱动型”模式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由此陷入“三明治陷阱”,被淘汰的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在增加,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过后,全球需求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制造业回流和产业外迁,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重新洗牌,中小企业亟须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由此,中小企业需要立足于“全球化”,下好“走出去”这盘棋,才可以在时代的浪潮当中站稳脚跟。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投资连年增长,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772.9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4%,连续12年列全球前三。根据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中小企业若想实现突围,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国际产业链条,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升级。

 

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外部风险

 

市场环境风险

中小企业在发展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而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市场环境风险。从国内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其生产建设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也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企业在采购时不具备议价的优势,很难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取原材料,进而增加企业的产生成本。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材料本身在价格上也会时常出现浮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其面临较大的运营压力。从国际市场的角度而言,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根基较浅,在与国外供应商谈判的过程中不具备品牌优势,导致其没有定价权,无法以理想的价格获取资源,加之国外客户的“压价”行为,使得企业无法获得理想的利润。总之,中小企业在“出海”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环境风险,这是企业需要重点研究和应对的课题。

交易结算风险

当前,中小企业在“出海”时,主要采用的是资金结算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要求客户在生产产品之前支付定金,随后为其生产产品,而在完成生产之后、发货之前要交付尾款,以此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客户往往会要求企业先进行生产,在发货前支付总价的1/3,并在企业完成发货后再进行尾款结算。这样一来,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便会增加,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若在生产过程中客户出现毁约行为,那么企业生产的产品便会囤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二,若客户在信誉方面存在问题,收到产品之后不结算尾款,企业同样会承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交易风险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出海”时面临的重要风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加以控制。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易风险。在交易过程中,外币和本币的比值可能会发生变化。举例来说,企业出口价值10万美元的产品,在签订合同时汇率为1∶7.3,那么企业便应当收到73万元。但是,若在生产、发货期间,汇率变为1∶7.2,那么企业便会损失1万元的资金。二是折算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处理时,将外币债权、债务折算计价时所面临的风险。举例来说,企业在购置设备时汇率为1∶7.2,但当财务报表出具时,汇率为1∶7.3,这样企业也将面临1万元的经济损失。三是经济风险。指的是不可预料的变化导致的风险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开展出口贸易活动时,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若以外币作为计价单位,那么便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风险,还需各中小企业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这一风险因素。

 

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内部问题

 

市场“内卷”严重

近年来,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在过去数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市场当中,希望可以分得一杯羹。在此情形下,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各个行业内部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当更多的企业希望可以“分到蛋糕”时,各企业的盈利也将被竞争所冲淡,导致企业的发展越发困难。而且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过于注重短期收益,只关注眼前的发展,并未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制定长期发展的计划和方案。这就导致企业缺少品牌意识,未能投入时间与精力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使其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另外,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顾追求利润,忽视了市场推广、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工作,这也导致企业后续发展力量不足,难以维持长远、健康的发展态势。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在实际的调查与研究中发现,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不足。其次,企业创新能力有限,常常陷入“拿来主义”的泥沼当中,对一些爆款产品进行复制,经常引发利益纠纷。再次,企业自身在资金、资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时常常消极应对。最后,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着管理不善的情况,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侵权纠纷频频发生,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全面“出海”时代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目前,企业“出海”缺少国际化经营经验,这就导致企业很难有效地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企业还面临着缺少专业人才、技术优势等问题,且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海外市场的有效信息。

讲好品牌故事

若想实现“出海”,中小企业必须全面了解海外市场,深入研究其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并了解各消费群体的兴趣喜好、消费偏好,综合上述各项因素精准定位产品品牌目标。现阶段,民众认知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企业必须建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并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打造属于自己专属的品牌故事,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及时在海外申请商标,以免为后期发展留下隐患,避免出现品牌丢失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海外有着很好的发展,但因未能及时注册商标,产生了严重的纠纷和亏损。另外,要设计和打造高品质的商标图案,这是品牌形象的代表。商标图案需要呈现品牌的价值底蕴、文化内涵、发展理念,且需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可以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其可以快速地记住品牌,这样更便于品牌形象的传播。

建好服务体系

企业若想长久、稳定地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来自法律、政策、准入标准等各个方面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建设和运营的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是全国性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研究开发中小企业服务大模型,汇聚整合各类优质服务资源,对接各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和精准推送,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智能服务。另外,物流是中小企业“出海”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还应当对物流系统进行完善,利用平台汇聚优质物流信息,提供国际结算资讯服务,以此提高国际结算能力。企业应积极入驻各个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加强自身的“出海”势头。

提升竞争实力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企业若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行业内部的发展形势,以及其他企业的运营发展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对竞争对象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了解其实际优势,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依托, 积极进行转型和升级。具体而言,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市场的潜在需求,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以此为根据制定发展计划,精准定位产品和服务。同时,借助AI技术对企业的运营结构、流程进行优化,以此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强化其质量控制水平。另外,还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并对资源进行全面的拓展,降低企业的实际运营成本。如此一来,企业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创新业务模式,增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始终保持良性竞争的发展态势,避免出现恶性市场竞争,这样才可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实力。

 

组织跨境电商支持中小企业“出海”

 

为“出海”提供稳定路径

随着我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跨境电商迅速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出海”的关键力量。在“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商与贸易小额化有着极高的匹配度,不仅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灵活性,还打破了中小企业传统的发展壁垒,帮助他们开拓海外新市场,创造更多新的商机,并实现新的突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我国中小企业能够迅速将产品推向全球,并借助现代科技和数字化工具塑造品牌形象,展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补足“出海”渠道短板

企业没有渠道支持难以实现品牌创建。在此前很长一个时期中,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获得市场,虽然近年来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一局面,但产品附加值仍旧很低。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创设线上购物渠道,以此帮助企业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同时,跨境电商还可以将多个企业、品牌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中国品牌的“出海”开辟一条新的光明之路。如此一来,便可以抵御市场环境风险,使企业可以在获取资源、原材料,以及相关谈判的过程中占据优势。

降低“出海”门槛

此前,我国成功“出海”的企业屈指可数,而可以跻身“世界品牌”队伍的中国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华为、联想、海尔、李宁等企业都在不断努力创新中提高了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成为世界认可的中国品牌。相比之下,一些中国新兴品牌利用了数字经济的优势,迅速地在海外占据一席之地,随后才逐渐被国人所熟知。由此可以看出,跨境电商的发展给予了我国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对此,相关部门应给予各企业政策上的支持,降低中国品牌的“出海”门槛,让我国的品牌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同时,相关部门需在对外贸易结算方式上进行调整,保障我国中小企业的利益,使其免于受到汇率折算的影响。

提高“出海”核心能力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为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此情形下,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彼此的协作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冲破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壁垒,为各个主体之间的多边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各企业应当积极做好产品开发、供应链调整、品牌构建等工作,以此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出海”是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中小企业应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通过提高营销能力、完善售后服务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中国制造”推向国际化舞台,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促进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