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4年)》观点的观点
前言
春节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4年)》,这两日老李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与学习之,结合报告中的一些观点及自身在2024年进厂入企助力企业“智改数转”过程中所接触的专精特新制造类中小企业的情况、供需交流、事后所思、所结,简谈之。
基于观点的观点
具体老李结合中国信通院公众号:中国信通院发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4年)》一文中报告ppt内容观点,以节选部分关键页内容,用红框标示的方式,进行老李基于信通院报告观点的二次观点阐述。
所述之前,老李再次与大家回顾一下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认定工作。
具体可回看老李公众号在1月发布的:《“智改数转”之回顾2024与展望2025系列(三)简谈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认定体系及其“智改数转”案例》一文。
(1)迈向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共识
能为专精特新类的中小企业,从老李进厂入企的真实的感受,此类企业其企业管理水平与认知是优于一般中小企业的,所以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下来,且不断在持续创新与壮大,基于企业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是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以及设备更新环节,总体上是处于投入早、愿改变、有想法的,不会在纠结于数字化转型要不要搞的选择型问题,而是全力在作答这一必答题。
(2)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关键工艺\工序的需求在提升且有一定的成功实践,基于智能化的创新场景在部分企业有真实需求但落地有挑战
从老李在企业的走访交流以及实地查看和为部分此类企业提供相关的基于需求的创新场景建设方案层面,主要聚焦于AI+质检的场景,且实现了基于AI一体机等形式的智能化+算法自由化,当然不同的细分行业在落地环节,因采取的方式有差异,落地的成本差异也大。
此外基于智能化运维是制造业企业在设备运维方面的一个核心需求,当然一部分新设备厂商提供了基于设备联网与数采相关的工业互联网远程运维模式,但大部分设备未能有此创新服务,使得企业想自行在传统经验式运维模式下,转变为智能化的运维模式,深度高阶的创新场景当下专业、可靠、能落地的方案不多,成本也较高,使得落地有挑战。
(3)政府资金帮扶与服务商供给助推是常见的模式,且优势或新型工业化城市力度大、促进模式好
从老李所在省份核心优势或新型工业化城市在2024年以及2025年初政策出台情况,政府资金帮扶虽各地有差异,但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细分的资金项很多,且更多适合于优质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的成功申报与奖补,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转型建设积极性和有效降低了一部分建设成本。
同时省级与主要优势或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了本级促进类各种形式的服务中心,联动优秀数字化服务商一同全力为企业赋能、助力,且更多、更愿意为专精特新类企业来助推其转型升级工作。
(4)政府侧关注于面、融链企业关注于线、企业本身在点与线方面还有困惑
在此老李只展开简谈一下企业角度的困惑与纠结,往往其转型升级的核心诉求是点状的,但解决问题与改变业务管理模式等又是企业本级线性化的,是整体全面调研与诊断、规划,还是只解决当下“症状”,是企业纠结的,也是专业服务商也在纠结的。无最优、只有最合适,依此建议按一企一策开展之。
(5)投入产出比无法回避、但要言清也不易,建议关注局部的同时,更要从全局视角评测
去年华为公司专业团队发布了一个专门的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比方向的白皮书,阐述了相关观点。老李在自身参与的很多项目中也不可避免的在应答此类问题,因此在个人公众号的相关文章中也不止一次的表述些个人观点。
老李一直建议,一方面将项目建设后总结的一个个业务提升或降低的指标,融入其业务数据并与收入、成本、利润进行关联计算,最好结合核心的业务场景进行相关后,归集进行总体投入产出比的计算,而不要只停在提升或降低的业务指标方面。另一方面在为企业提供的解决方案的关键环节结合核心业务指标,从局部以及全局来评测:
在此老李拿一个方案中的数字化转型创新场景示意之
如:
基于生产物流AI大模型实现了运输路线的优化。利用气象大模型结合物流与配送路线中的气象影响因素,通过算法优化运输路径,确保货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这种优化不仅提高了配送效率,缩短了交货时间,还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实现通过以电子看板融入数字技术全面驱动业务双跨的创新协同,增强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及时交付率提升x%、运输质量风险率降低x%、交付质量合格率x%、客户满意度提升x%、订单新增量增加x%来结合业务数据,关联收入、成本、利润进行整体的投入产出比评测。
(6)投入很难是常态化持续的,受制于服务商实施水平、建设成效的预期达成等多种内外项目因素,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总体数字化转型的外因等影响个体企业
老李在此不展开谈之。
(7)虽专精特新企业是优秀中小企业的代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上不是第一梯队
这是要充分认知清楚的事实。任重而道远,依然受过去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老李在此引用沈黎钢《变革的力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一书中观点,共勉之。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企业往往占据中低端市场,靠的是过去时代的成本优势,相对落后的管理往往也能够维持企业的生存;相反,如果严格执行现代化管理方法,需要付出更多的资源和心血,对人的要求也较高,所以……
(8)充分理解与正视“微笑曲线”的背后的真实情况与问题,且务实应对之
“微笑曲线”源于近20年前的电算化时代和ERP普及时代的优秀中小企业在此时期建设成果,但这些年来还是存在ERP中的供应链、销售、生产管理没有用精、用深的情况,如何真正用好与企业业务高度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MES的全面应用与深化以及充分集成,助力企业在生产环节为导向的信息化转向数字化,还是很大的短板现象。
(9)信息化“补课”和数字化应用需求应分类厘清
专精特新企业在研产供销服领域的信息化环节的全面业务深化应用、多系统的集成打通、多部门的高效在线协同、重点工具或系统的国产化替代还是当下重点需求,其次是基于业务系统积累的数据的应用,然受管理水平等可表述以及不可表述的多因素,数据务必先展示、数据要真正用起来、精准统计分析、问题洞察、业务优化、探索预测。大部分企业还谈不上真正迈入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还处于信息化的时期,且很难全面跨进。
(10)数字化、智能化是趋势,数据+AI更是优秀企业最难推进的
AI人工智能的确是制造业企业需求的新趋势,然而技术成熟度和成功实践案例是企业最终抉择的最大挑战。务实的需求、真心的投入意愿、可靠的服务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数据可视化的背后,是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变革创新最大的无法向下的难点。面向数据的“勇气”以及担当数据“背后”的能力,是业务人员、管理团队最大的阻力。
小结
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老李期望信通院专业与优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4年)》不只用于学术界、服务商群体来阅之,更多的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能够关注到、阅读到,并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行动!
在此致敬优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愿在2025年老李可与优秀者一起再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