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家重点推广的5大低碳技术
发布时间:2025-02-26 浏览次数:369 来源: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

2025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节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以《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为核心框架通过系统性布局和分类推广,推动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深度脱碳。

以下从技术方向、政策机制、应用场景及阶段性目标等方面,全面解析2025年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图谱。

 

双碳指南
PART01
五大重点技术方向及代表性领域

根据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实施方案》,低碳技术推广聚焦五大重点方向,覆盖温室气体减排全链条。

1.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类

包括: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技术(如风电、光伏规模化并网技术)

先进储能技术(长时储能、固态电池)

能源互联网技术(多能互补系统)

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电池)等

其中,氢能领域重点突破低成本大规模制氢、高效储运及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

2. 重点领域降碳类

针对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高排放领域

推广电能替代技术(如工业电炉替代燃煤锅炉)

余能利用技术(工业余热回收)

低碳冶炼与短流程工艺优化技术(钢铁、石化行业)

绿色建筑集成技术(超低能耗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

交通电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系统)

3. 储碳固碳类

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为核心

涵盖:

◆全生命周期低成本CCUS技术

◆地质封存监测技术

◆生态增汇技术(森林碳汇、海洋蓝碳)。

例如,工业全流程耦合CCUS技术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用于驱油或合成化学品,实现碳资源化利用

4. 数智赋能类

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能效

包括:

◆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生产流程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动态调控碳排放

◆数据中心液冷节能技术等

温室气体排放智慧化管理平台已在多个园区试点,实现碳排放实时监测与精准核算。

5. 非二氧化碳减排类 

针对甲烷、氢氟碳化物等强效温室气体

◆推广垃圾填埋场甲烷回收利用技术

◆农业氧化亚氮减排技术(精准施肥)

◆制冷剂替代技术(天然工质替代氟利昂)等

 

双碳指南
PART02
技术推广机制与政策支持

1. 分类推广模式

根据技术成熟度分为两类:  

◆示范类技术:处于产业化初期但具有变革性潜力,如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海洋咸水封存技术,通过试点项目验证经济性。

◆推广类技术:产业化路径清晰且经济性显著,如高效光伏组件、电动汽车快充技术,通过政策扶持加速市场渗透。

2. 政策协同与目录发布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涵盖7大类112项技术,为2025年技术推广提供基础框架。

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于2025年2月发布,新增103项技术,覆盖能源转型、CCUS等新兴领域。

3. 企业-园区联动模式

鼓励低碳技术供需双方对接,例如在工业园区内集成分布式光伏、余热回收、智慧微电网等系统,形成“零碳园区”示范案例。

浙江省、湖南省等地已发布地方绿色技术目录,推动区域特色技术落地。

 

双碳指南
PART03
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

1. 能源领域

山东省推广“光伏+农业”模式,利用农光互补系统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

福建省试点海上风电与氢能耦合项目,通过绿电制氢为工业供能

2. 工业领域 

钢铁行业应用氢基直接还原铁技术(H2-DRI),替代传统高炉炼铁工艺,单吨钢碳排放降低60%以上;

水泥行业推广富氧燃烧技术结合CCUS实现近零排放

3. 建筑与交通领域  

北京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结合地源热泵和智能温控系统,建筑能耗较传统水平下降50%;

深圳市试点“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利用屋顶光伏和储能系统为电动公交供能

 

双碳指南
PART04
目标与成效展望

◆2025年短期目标:通过第五批技术目录推广实现年碳减排潜力超1亿吨CO2,培育30个以上可复制的技术转化案例,完善低碳技术交易市场机制。  

◆2030年长期愿景: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低碳技术图谱能源系统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5%以上,工业领域单位GDP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为全球碳中和贡献“中国方案”。

 

双碳指南
PART05
挑战与对策

1. 技术转化瓶颈:部分前沿技术(如生物质能碳捕集)成本高昂.

需通过碳定价、绿色金融等工具降低市场化门槛。  

2. 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但消纳能力不足。

需加强特高压输电和跨区域储能布局。  

3.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氢能、CCUS技术标准制定。

推动技术输出与经验共享。

 

双碳指南
PART06
总结

综上,2025年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通过多维度创新与政策协同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兼具减排效益与经济可行性的实践路径。

更多技术详情可参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及地方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