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政策的逐步开放,2025 年我国的低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在其繁荣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障碍。
一、低空经济现状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和技术的持续进步,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赛迪顾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达到6702.5亿元。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这一数字表明,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明确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在无人机、通用航空、低空旅游等领域,我国的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例如,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物流、测绘、安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疆创新等企业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航空器技术的研发也在加速推进,有望在未来实现商业化运营。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了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纷纷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完善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例如,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年底前,将全面形成上海市低空公共航路网络架构,计划设低空飞行航线不少于400条。
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无人机应用:
• 农业植保: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精准施肥、喷洒农药等作业方式,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 物流配送:无人机在偏远地区或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例如,顺丰速运在珠三角地区部署的“丰翼无人机”,日均完成山区、海岛配送5000余单,运输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60%。
• 应急救援:无人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对受灾地区进行评估,为救灾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无人机还可用于物资运输、灾后评估等应急救援工作。
通用航空应用:
• 短途运输:随着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和服务的完善,短途运输将成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 空中游览:低空旅游项目逐渐兴起,如直升机观光、热气球体验等,成为旅游市场的新亮点。部分景区和城市已推出低空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他应用:
• 城市管理:无人机在城市管理中可用于监控和安全巡逻、城市基础设施巡检等。
• 环境监测:无人机在电网、油气管网、交通基础设施的巡检中展现出高效率和安全性。
三、低空经济面临的障碍
空域管理问题:
• 空域划分和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低空资源利用率较低,部分区域空域资源紧张,而部分区域空域资源闲置。
• 空域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完善:缺乏统一的低空空域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矛盾和问题。
• 空域管理手段和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例如低空1000米以下的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完全缺乏。
技术标准与安全监管:
• 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低空飞行器在制造、使用、维护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
• 安全监管难度大:低空飞行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监管难度大,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
市场培育与产业协同:
• 市场认知度低:部分企业和投资者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较低,缺乏投资热情和动力。
• 产业协同不足:低空经济涉及航空器制造、维修、航空旅游、空管部门等多个业态,需要加强产业协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四、总结与展望
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低空经济也面临着空域管理、技术标准、安全监管、市场培育与产业协同等障碍。为了推动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培育和产业协同等方面的工作。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预计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更高水平,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