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一场“非信息技术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培训”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76 来源:湘江数评
数字化系统遭遇业务部门的"不会用、不想用、用不好"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就陷入了最尴尬的困境——拥有先进的数字工具,却依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企业不同所采取的数字化推行策略也不同,然而,所有企业都会采取一种共同的策略,那就是培训。
近日,一位粉丝朋友向老杨寻求帮助,询问是否提供面向企业非信息技术部门的数字化培训教程。对老杨而言,提供一个PPT教程并非难事,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企业是否建立了针对数字化的培训体系。
目前,许多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培训时,通常会由信息部门指派讲师或聘请外部专业讲师,但这些做法普遍面临以下问题:
1.培训内容脱节: 
技术术语堆砌,业务人员听不懂;
案例脱离实际工作场景;
缺乏针对不同岗位的差异化设计;
2.培训效果不佳: 
课堂听着激动,回去一动不动; 
缺乏后续跟进机制;
没有与绩效考核挂钩;
3.培训资源错配: 
重技术轻应用;
重理论轻实操;
重形式轻实效
因此,企业的数字化培训迫切需要突破现状;老杨建议采用“三转”模式进行培训: 
转视角:从技术导向转为业务痛点导向;
转语言:从IT术语转为业务场景化表达;
转模式:从一次性培训转为持续赋能体系;
接下来的内容,老杨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从目标设定-内容设计-执行要点-效果保障四个关键环节,认知重塑、场景解析、能力构建、实战演练到行动计划五个维度,分享一套让非技术部门员工都能学会、能用起来的培训方案。
第一,明确培训目标: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当下,许多传统企业在谈及数字化培训时,其目标往往简单直接——即广泛地“提升数字化意识”。然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意识本身并非缺失,而是缺乏行动的动力。因此,一个更为恰当的培训目标应当是:根据不同的层级设定具体且可衡量的目标:
1. 对员工个体
知识层面:能说清本岗位3个可数字化场景
技能层面:掌握1个可立即应用的数字化工具
态度层面:主动记录并提报工作流程优化点
2. 对业务部门
产出N个可实施的数字化改进提案(N=参训人数/5)
关键业务流程效率提升≥15%(培训后3个月追踪)
3. 对企业整体
非IT部门数字化需求提报量增加50%(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打破"业务提需求-IT做实施"的传统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
提前调研:收集各部门最痛的3个低效流程
目标公示:培训开场明确告知考核标准(如要求每人提交改进方案)
第二,培训内容
1.认知篇:让参加培训的领导及员工明白数字化转型为什么关乎每个人?
1.1 重新定义数字化转型
核心概念:
不是单纯技术升级,而是"业务重构+数据驱动+组织变革"
麦肯锡数据:2025年非IT部门将主导60%的数字化投入
常见误区澄清:
❌ "买系统就是数字化" → ✔️ "用数据优化决策才是本质"
❌ "基层员工无需参与" → ✔️ "前台场景最能发现痛点"
1.2 与个人的关联性
职业发展影响:
具备数字化技能的员工晋升速度快2.3倍
互动讨论:
"如果你的岗位3年后消失,哪些数字化技能能让你不可替代?"
2.场景篇:寻找各部门的数字化机会地图
2.1 通用型数字化场景
所有部门共性场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寻找确定):
例如:会议效率提升(日历管理+会议纪要AI工具)
数据汇报(用BI自动生成可视化报表)
2.2 分部门深度案例(根据受众选择3-4个部门)
数字化应用较深的部门介绍应用场景、效果、不足及可改进之处。
互动环节: 
"你的工作中有哪些未被挖掘的数字化机会?"
3.能力篇:非技术人员的4大数字化生存技能
3.1 数据思维训练
例如:实战案例如下
从一份混乱的销售Excel表中提取关键指标(演示数据清洗→透视表→结论输出全流程)
3.2 工具应用能力
例如选择在工作中应用场景较多的数字化工具进行交流探讨。
3.3 流程优化能力
学习识别、优化流程的方法:
比如:差旅报销流程是否可以从11步压缩到5步
3.4 协作变革能力
员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谈一下跨部门协作场景及可改进之处。
随堂测试: 
例如给出一个采购订单混乱的场景案例,让学员用所学方法提出改进方案。
4.实战篇:用现有工具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4.1 分组实战任务
任务选择(根据前期调研确定),比如利用现有报表系统设计一份数据方案等;
4.2 成果展示与点评
评价维度:可行性/数据利用率/创新性
5.行动篇:个人数字化能力成长计划
5.1 个人数字化能力雷达图
自测表(1-5分评估):从数据敏感度、工具熟练度、流程优化意识、新技术接受度四个维护来自测。(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
示例如下:
5.2. 30天个人发展计划 
参与受训者编写阶段式目标与执行方案。
数字化转型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员工都成为企业数字化进程的推动者。通过培训,企业不是要培养技术专家,而是要帮助员工获得三项关键能力: 
第一,发现数字化机会的眼睛 -- 能识别工作中可以数字化的环节; 
第二,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双手 -- 掌握2-3个与本岗位最相关的实用工具; 
第三,持续数字化改进的大脑 -- 建立不断优化工作方式的思维习惯。
记住: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不在于一次培训,而在于培训后的持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