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榆林重点工作出炉!新建榆林汽车北站、新建续建学校……
发布时间:2025-04-29 浏览次数:1870 来源:塞上云信息

2025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6.5%左右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在做强工业经济上加力提效,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在推进“两重”“两新”上精准施策,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势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上破难攻坚,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走在前列,加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用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善作善为,以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5年13件民生实事

 

◆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

◆优化中心城区路网

◆实施一批供热管网工程

◆加快普惠托育机构建设

◆着力解决全市高中学位短缺问题

◆新建改造一批中心城区公共卫生间

◆开展银龄安康行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扩大“两病”门诊用药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开展“救在身边”应急救护行动

◆推进乡镇(街道)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1 在做强工业经济上加力提效,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全力应对煤价下行。开展200万吨以上煤矿洗选煤厂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延长巴拉素等煤炭储备基地。支持企业建设异地库、中转仓,加快打通乌—榆—佳—临疆煤外运大通道和伊—榆—横—子南北运煤大通道

 

全力推进“六新”项目建设。按季推进180个新煤矿、新油气、新化工、新煤电、新能源、新电网项目;新打油气井2672口;建成投产西南热电;新核准新能源项目40个、新投产31个;一体推进28个强网补网工程。

 

全力助企纾困。全年统筹100亿千瓦时左右低价电,着力降低企业用能、用工、融资、运输等成本。推动兰炭企业废水处理奖补和块煤供应等政策落地,协调提高兰炭金属镁荒煤气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全年培训企业家200人以上。

 

2 在推进“两重”“两新”上精准施策,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多措并举以商补工。每季度发放8000万元市级消费券,推进家居、家电、汽车等以旧换新;全力推动39户10年以上化工企业设备更新,年内更新三级能效水平以下用能设备1.5万台。升级文化路、高新区、老城区商圈,建设榆林数字贸易产业园,完成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更新改造,组建榆林二手车交易平台。打好“一核三带”特色文旅牌,办好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等品牌活动。

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开工建设榆林绕城高速南段、大锦高速,加快延榆高铁、神瓦铁路、蒋家窑则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榆林学院新校区二期、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新建榆林汽车北站、定边县城防洪大堤。狠抓产业项目投资,力争全年完成市级重点项目投资1200亿元以上。

 

更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统筹不少于2000个公务员、事业编制和国企职工岗位,新选聘1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分批挖掘七大类1.02万个就业岗位。安排3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

 

3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势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科技创新奖。持续做优“一院两校多平台”创新载体。建强秦创原榆林主副中心,打造1—2个省级秦创原产业聚集区。加快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行动。

 

推动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走深走实。推动延长榆林煤制清洁燃料升级示范项目、榆能芳烃及聚酯纤维一体化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先行先试打造榆横、榆神、锦界3个“三化”示范园区,高质量打造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

 

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用好3亿元氢能产业发展资金,启动建设氢能装备产业园和榆横2000吨制氢示范项目。升级改造榆林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试验区。高标准完成330户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建成“一中心八平台”重点项目。

 

推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推动兰炭利用由燃料向原料转变。用好1亿元镁铝产业发展资金,组建镁仓储交易结算检验中心。办好榆林羊绒毛产业发展大会,年内投运红太、通海等“链主”项目。

 

4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上破难攻坚,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以更大力度推进标志性改革落地。强化市级对跨区域重大项目的统筹。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南部县发展飞地园区若干政策,推进榆林经开区和神木大保当镇“园镇一体化”规划建设,开工建设锦清大桥

 

以更大决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在“红蓝章”审批、阻工问题化解、压覆资源、联审联批、隐性审批、考古前置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重点整治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暗箱操作、干部插手工程等问题。规范涉企执法,统筹落实“每月最多查一次”。

 

以更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深入研究10条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产业,用好用活10亿元产业招商基金,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30个以上。办好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地区、粤港澳季度招商活动,高质量举办氢能产业大会和煤博会。

 

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榆林高新区自贸协同创新区,支持榆林经开区、靖边经开区申报第三批自贸协同创新区。协调设立榆林边防检查站,推动榆林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支持靖边创建国家二级铁路物流基地,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周转发运地。建设跨境电商孵化中心、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实施“榆林好产品”出海工程。

 

5 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中心城市区域影响力。完成中心城区8大片区控规和3个门户区规划法定化。建成滨水西岸等5个公园,年内开放展览馆。实施榆溪大道等6条重点道路污水管网改造,加快金刚寺、松林路等12个片区供水管网建设,完成3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内涝点集中治理。“一点一策”疏解18个交通拥堵点,设立一批城市驿站、旧家具放置点。

 

强化县域综合承载力。支持榆阳、神木、府谷、榆林高新区、榆林经开区、科创新城重点发展高端化工、装备制造、氢能产业支持横山、定边、靖边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低空经济、油气综合利用和新能源产业;推动南部县绿色发展,支持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及农产品、中药材深加工产业。每个县市区实施2—3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开展“一县一镇一产业”重点镇建设。

 

激发农业农村新活力。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0.7万亩,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59.7万亩。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促进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实施1400个10千伏及以下农村配网项目,建成投用剩余3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农村破损道路3200公里。

 

6 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走在前列,加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筑牢国土绿化新屏障。全力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建设,实施“一县一山头”绿化,啃下白于山区“绿色断裂带”硬骨头,稳步推进中心城区30公里环城“绿网”建设。下势打赢15万亩半固定沙地歼灭战,开展机场周边2.18万亩裸露土地绿化行动,实施秋冬季薯麦轮作20万亩。

 

推动生态治理新突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4.5万亩。建成5个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常态化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000平方公里。

 

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协同控制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加快推进王圪堵至靖边引水、东线引黄延伸、绥米子三县供水入清涧等重点项目。实质性运行用能权交易平台与绿证交易平台,争取落地化工减碳、CCUS两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4条铁路专用线,推进中心城区散煤治理,打造百万亩绿色碳库。

 

7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用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让教育更优质。中心城区新建续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所、普通高中学校3所,提高普通高中录取率拓宽“名校+”合作办学路径,招聘补充教师1000人,举办教师培训班、校长短训班,全年培训不少于2万人次。普及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办好2所专门学校。

 

努力让人民更健康。推进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二病区、市三院迁建项目建设,支持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建设南部县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县级医院市带县全覆盖。开展乡镇卫生院超声、影像、心电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推进市内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治理过度医疗。加快建设陕西省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监管系统。建设过敏性鼻炎分析研究检测中心,实施中心城区沙蒿低空喷洒抑制花粉10万亩

 

努力让文化事业更繁荣。办好全国秧歌展演、中国图书馆年会、“歌从陕北来”全国巡演等品牌活动。开工建设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综合性非遗馆。全面启动第三轮地方志修编工作,组织编撰榆林历史文化丛书。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考古研究,全力推进石峁申遗。筹办省第一届冬运会,办好市第十六届运动会

 

努力让社会保障更完善。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910户,建成社区食堂30个。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鼓励企业设立内部托育园,减轻群众生育养育负担。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

 

8 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善作善为,以高水平安全支撑高质量发展

 

守好经济安全底线。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积极推行现房销售。推进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和化解。支持榆金资申请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牌照,逐步化解企业“连环贷”问题。

 

守好生产安全底线。扎实推进20个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强校外托管机构、快递仓储等领域安全监管。完成重点领域10万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守好社会治理底线。推广绥德“说事堂”等典型经验,设立社会心理咨询热线,分级分类动态服务管理重点人群。建立信访工作法治化数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