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围绕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算力设施、网络设施、安全设施四大核心领域加快研制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规划,旨在构建支撑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础架构,推动“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具体布局与进展:
1. 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激活要素价值
目标与架构: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和标准体系,实现跨行业、跨区域数据高效流通。例如,《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明确将数据要素列为一级指标,2024年数据要素发展指数增速达两位数,体现数据流通利用的加速。
场景落地:低空经济领域已探索数据共享与合规标准,通过智能网联数据管理优化空域资源利用,例如物流配送路径规划与城市监控数据融合,推动低空产业商业化应用。
技术支撑: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广泛应用,如浙江省“政务数据安全屋”通过联邦学习实现数据调用效率提升10倍,确保流通安全。
2. 算力设施:夯实数字底座
规模与能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 EFLOPS,“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新增算力占全国60%以上,绿电使用率超80%,实现低碳化布局。
产业赋能:智能工厂、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依赖高性能算力,例如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已赋能文旅、工业等领域,提升企业运营效率20%以上。
规划方向:国家将重点推进智算中心建设,计划到2030年实现算力设施覆盖率与能效比双提升,支撑数据年产量突破100 ZB。
3. 网络设施:全域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425.1万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6.56亿户,网络覆盖密度与质量全球领先。
融合应用:依托5G+物联网技术,70%仓储物流实现智能化管理,公交时序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年均增长30%,推动交通效率提升20%。
未来布局:加速6G技术研发与卫星互联网部署,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支撑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需求。
4. 安全设施:筑牢可信防线
技术体系:采用动态脱敏、数据沙箱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多方安全计算(MPC)技术普及率超60%,防范数据泄露与滥用风险。
合规管理:针对低空经济等行业制定专项数据安全标准,解决无人机黑飞、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构建“数据海关”机制分类分级管理跨境数据。
政策保障:《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强调完善数字安全治理体系,通过法规与伦理框架限制算法歧视等行为,确保技术可控。
未来规划重点
国家数据局将依托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中央财政投入,加快构建“四位一体”基础设施架构:
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完善全国一体化数据交易市场,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培育千亿级交易规模;
算力设施:优化“东数西算”布局,提升智算占比至80%,推进绿色算力认证;
网络设施:加速5G-A/6G商用,实现八大枢纽节点网络时延低于10ms;
安全设施:建立数据安全靶场与攻防演练平台,制定30项以上行业数据安全标准。
通过上述举措,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将全面支撑数字经济迈向百万亿规模,助力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为全球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