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普遍存在的“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结合政策导向、市场实践和技术创新,可从以下方面综合施策:
一、破解“不愿转”:增强认知与信心,降低心理阻力
1. 政策引导与标杆示范
政府通过试点城市、标杆企业案例推广,让中小企业“看得见”转型效果。例如,工信部推动“百城”试点,支持100个城市探索转型路径,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增强中小企业信心。
浪潮云洲建设的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通过场景体验、需求对接和案例展示,帮助企业对标不足、明确路径,累计服务8000多家企业。
2. 强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如5G、云计算)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诊断评估、人才培训等支持。例如,钉钉通过低代码工具和“小快轻准”解决方案,降低技术门槛,覆盖超6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安全与标准保障
推动数据安全和标准化建设,解决企业对数据泄露的担忧。工信部要求完善网络安全标准,鼓励开放可信数据空间和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流通安全。
二、化解“不敢转”: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可操作性
1. 推广低成本、模块化工具
采用“小快轻准”产品(如低代码平台、轻量级SaaS服务),减少初始投入。钉钉通过“钉钉+低代码”模式,助力企业以近乎零成本开发应用,如龙辉起重节省数百万开发费用。
浪潮云洲的“N+1+X”投资转服务模式,通过行业应用一体机快速适配场景,帮助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2%-25%。
2. 金融支持与补贴机制
提供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贴息政策和补贴券。例如,《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探索多元化资金支持,部分地区对转型项目提供贴息。
3. 产业链协同与大企业带动
鼓励龙头企业开放资源,推动链式转型。如汽车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企业数据,实现协同生产;玉柴铸造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海外销量42%。
三、解决“不会转”:补足能力短板,构建支持生态
1. 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举办人才培训,如浪潮云洲培训1470人次;钉钉联合高校开展实操课程,培养企业核心人才。
2. 平台化赋能与工具支持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如群硕软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FONE的业财一体化系统),提供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星徽联的数据中台系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数据治理与应用闭环。
3. 生态共建与经验共享
通过行业协会、产业园区搭建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上海浦东软件园联合服务商提供全周期解决方案;云南昆明培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汇聚华为、浪潮等127家服务商。
总结与展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政府、市场、企业多方协同:
政府端:完善政策框架,强化资金支持和标准引导;
市场端:推动“小快轻准”工具创新,构建普惠生态;
企业端:依托平台资源分步实施,从业务流程数字化逐步过渡到全面转型。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开源技术(如鸿蒙系统)的普及,中小企业的转型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数据要素的深度激活将成为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