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8大发展方向,让数字中国建设有路可循!
发布时间:2025-05-20 浏览次数:254 来源:博雅数字化转型

近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正式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国家数据局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印发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数字中国建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行动方案》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地方品牌铸造、“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数据产业培育、数字人才培育、数字化发展环境优化、数字赋能提升等8个方面部署重大行动,明确到2025年底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算力规模超300EFLOPS等核心目标,为全国数字化发展提供系统性路径。

 

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央地协同的统筹体系

《行动方案》将“坚持数字中国建设工作‘一盘棋’”作为首要任务,强调完善数据工作央地政策协调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多层次统筹体系:推动形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政策协同网络,明确各级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边界与协作机制。

强化地方数据管理职能:加快地方数据管理机构改革,赋予其数据资源整合、产业规划、市场监管等核心职能,避免“九龙治水”现象。

推动试点先行先试: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数据确权、定价、交易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路径。

 

二、地方品牌铸造:锻造特色数字产业集群

《行动方案》提出“发展彰显优势、体现特色的数字产品和数字产业”,重点聚焦以下方向:

锻造数据领域“长板”:支持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细分赛道,如长三角的智能网联汽车、成渝地区的智慧能源、粤港澳的跨境电商数字服务等。

构建产业集群生态:推动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例如杭州的“中国数谷”、深圳的“数据交易所生态圈”,通过政策扶持、资本对接、技术共享等手段形成集群效应。

强化品牌与标准输出: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全球化应用。

 

三、“人工智能+”:激活场景驱动的产业变革

《行动方案》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战略,部署三大行动: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在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建设行业级数据集,例如医疗领域构建覆盖影像、病理、基因组学的多模态数据平台。

智能终端与装备突破: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AI手机/电脑、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终端,例如支持比亚迪、华为等企业推动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

场景化应用落地: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例如深圳试点“AI+无人机”物流配送,上海推广“AI+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

 

四、基础设施提升: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

《行动方案》提出“一体化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具体措施包括:

“东数西算”工程深化:在8个国家枢纽节点间构建算力调度平台,实现算力资源跨区域动态匹配,例如将东部地区的AI训练任务分流至西部算力中心。

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升级:推动5G-A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行业建设100个“灯塔工厂”,实现设备联网率超80%。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推动公共数据“一本账”管理,例如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数据的跨部门共享。

 

五、数据产业培育: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行动方案》围绕数据产业提出系统性培育计划:

数据标注与治理:在交通、医疗等领域建设专业数据标注基地,例如在成都建设西部最大的医疗影像标注中心。

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建设数据产业园区,例如北京中关村打造“数据要素创新特区”。

产业组织新形态:探索“数据要素驱动+数字技术赋能”模式,例如推动能源企业与数据服务商共建“虚拟电厂”,实现电力数据的资产化运营。

 

六、数字人才培育:产教融合驱动创新

《行动方案》将“技能型数字人才”作为核心资源,部署以下举措:

产教融合深化: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例如华为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AI芯片设计人才。

技能竞赛激励:支持举办全国性数字技能大赛,例如设立“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数据安全工程师”等新职业竞赛。

人才流动机制:畅通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通道,例如将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的技术专家纳入地方人才库,享受科研补贴与住房优惠。

 

七、数字化发展环境优化:营造开放包容生态

《行动方案》提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包括:

政策精准扶持:对数据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研发加计扣除等优惠,例如对数据标注企业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数据安全保障:推动数据安全技术国产化,例如支持国民技术等企业研发可信计算芯片,保障政务、金融等领域的数据安全。

国际合作深化:参与制定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例如在RCEP框架下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数据互认机制。

 

八、数字赋能提升:驱动社会治理变革

《行动方案》将“数字化赋能”作为最终落脚点,部署以下行动:

政务服务智能化: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例如实现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全流程线上办理。

公共服务数字化: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深度融合,例如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实现三甲医院远程诊疗覆盖80%的县域。

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例如在杭州试点“城市大脑”升级版,整合交通、环保、应急等12个领域数据。

 

结语:迈向数字中国建设新阶段

《行动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字中国建设从“顶层设计”转向“全面落地”。通过8大行动的系统推进,到2025年底,我国将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成熟模式,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70万亿元,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核心高地。这一进程不仅将重塑经济结构,更将深刻改变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方式,为全球数字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