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难点,痛点及卡点!
发布时间:2025-05-30 浏览次数:235 来源:博雅数字化转型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价值化面临多重挑战,主要难点、痛点及卡点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难点

产权界定模糊

数据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性,传统“所有权”难以适配5。尽管《数据二十条》提出“三权分置”机制(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但法律层面的人身权与财产权争议仍未解决,导致数据流通的权责边界不清。

 

交易市场发育滞后

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市场尚未形成,缺乏标准化交易规则和信用机制58。例如,深圳市试点中发现数据交易存在“合规标准缺失”问题,市场主体因权益保护不足而“不敢进场”。

 

价值评估体系缺失

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落地困难,现有评估方法(如新古典经济学模型)难以精准量化数据价值,且技术成熟度不足(如数据元件成本分摊与质量评价仍处探索阶段)。

 

二、关键痛点

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

数据流通面临存储泄露、篡改滥用等隐患,安全防护技术(如隐私计算)尚未完全成熟,企业合规成本高企78。例如,福州市发布的《数据元件白皮书》指出,数据元件需解决全流程安全可信问题。

 

公共数据“三多三少”困境

原始数据多但价值数据少,孤立数据多但融合数据少,通用数据多但场景数据少,导致公共数据红利释放不足26。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虽已上线,但“流不动、供不出、用不好”问题依然突出。

 

行业协同壁垒高

企业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跨领域融合应用不足。例如,药易购等企业虽构建了产业大数据平台,但跨行业数据共享仍受限于利益分配机制缺失。

 

三、深层卡点

制度体系滞后

政策法规与市场实践脱节,如数据资产入表、跨境流动等创新缺乏配套细则。国家数据局虽将2025年定为“改革攻坚年”,但地方试点与全国统筹仍需时间衔接。

 

技术支撑不足

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依赖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但规模化应用尚处早期。例如,泰州市DSSN数联网平台虽实现“可用不可见”,但跨区域技术互通仍存障碍。

 

市场主体动力不足

中小企业因数据开发成本高、收益周期长而参与意愿低,且缺乏权威第三方评估机构降低交易风险。

 

破局方向

制度层面:加快数据产权立法,完善“三权分置”实施细则,探索数据元件等中间态产品的合规标准;

市场层面:建设全国统一交易平台,推动公共数据场景化开发(如“数据要素×”行动);

技术层面:强化隐私计算、数据元件等技术底座,构建安全可信的流通环境。

唯有打通“制度-技术-生态”协同链条,方能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