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核心任务解读
发布时间:2025-06-05 浏览次数:158 来源:博雅数字化转型

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首次系统性部署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旨在通过八大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全球数字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以下是核心任务要点:

 

一、八大核心行动部署

体制机制创新

央地协同治理:完善数据工作央地政策协调机制,建立全国统筹体系,强化地方数据管理机构职能。

市场规则构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数据确权、流通和收益分配制度。

 

“人工智能+”行动

场景与数据建设:深度挖掘交通、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智能终端发展: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终端设备。

 

基础设施提升

算力网络优化: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2025年算力规模目标超300 EFLOPS,实现区域算力供需高效匹配。

工业互联网升级:推动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数据产业培育

公共数据管理:推动公共数据“一本账”管理、“一平台”运营,释放超万亿元数据资源。

产业集聚区建设:布局数据产业集聚区,探索数据要素驱动的新产业形态,目标2025年数据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

 

数字安全保障

安全能力提升:构建“国家-行业-企业”三级监测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全流程溯源。

跨境数据治理:试点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港”机制,防范国际合规风险。

 

数字社会与文化

普惠化服务:推动数字社会精准化、便捷化,如智慧医疗、教育资源共享。

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数字内容创作能力,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

 

数字生态文明

绿色数字技术:推广智慧能源管理、碳排放监测等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数字人才培育

产教融合: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数字人才,举办数字技能竞赛,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二、关键量化目标

 

经济目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2023年为9.9%)。

算力目标:算力规模突破300 EFLOPS(2024年底为268 EFLOPS),支撑AI大模型与产业智能化。

产业目标: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5%,智能终端装备产值占比显著提升。

 

三、战略意义与实施保障

 

制度保障:通过“三权分置”等制度创新,破解数据流通堵点,激活要素市场活力。

技术突破: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规模化应用,确保数据安全与效率平衡。

地方协同:如《兵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提出九大专项行动,因地制宜融入全国一体化市场。

结 语

 

《行动方案》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主线,构建了从技术到制度、从产业到生态的“数字中国施工图”。通过八大行动协同推进,我国将加速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