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与联系
发布时间:2025-06-06 浏览次数:130 来源:有颜有货

写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

  • 一个是我想将我在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方法论,通过系列文章逐步分享出来,希望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些启发;

  • 另外一个我在回复相关数字化的问题时,往往绕不开很多人对信息化和数字化到底有啥区别和联系的疑问。

基于此,这个系列文章,我先从两者区别和联系,期望能讲清楚(注:其实有些观点我在回复其他人问题时陆陆续续提到过,这个文章也算对这些回答的系统性总结)。

 一、万变不离其宗

1、企业经营的本质是什么?

通过输入资源(人、财、物),经过运营(产供销等),在为最终客户、用户创造价值(提供产品及服务)的过程中,获取企业自身的价值(利润等),然后将获取到的部分利润又作为资源投入到再生产中,从而完成闭环:企业通过周而复始的运营实现周而复始的经营。

2、无论信息化、数字化,都没有改变企业经营的本质,都是服务于企业经营、运营的:有质量地活下去。

企业高效运营的目标就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控制风险、增加收入;无论信息化、数字化的核心目标就是支撑这些企业运营目标的达成。

信息化、数字化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二、什么是信息化?

1、概念

定义1:企业信息化即对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流所产生的信息流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信息化系统对其进行统一管控,从而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定义2:信息化指的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处理,并将这些业务流所产生的各种业务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为企业不同部门,员工提供业务、技术、管理决策等的一种技术,使用信息化技术后,企业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业务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企业发展进步提供极大的辅助支持;

定义3:......

2、信息化解决了什么问题?

信息化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解决的问题

3、信息化的瓶颈

3.1、信息化的数据局限性:信息化是对部分业务和管理动作的数据化,即对企业生产过程、采购过程、销售过程、客户服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等业务活动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记录的过程;

信息化的数据局限性

3.2、范围的限制:企业都是在自己的“框框”内进行资源的配置、提升,而效率的提升总会到尽头;

信息化的范围局限性

总之,随着企业信息化30年的发展和逐步应用成熟,“红利”逐渐消失,企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瓶颈。

三、什么是数字化?

1、数字化产生的大背景:从上面我们分析信息化的瓶颈,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是在信息化进入瓶颈期,无法再给企业的经营、运营带来大的提升的背景下产生的。

2、数字化的关键变化:针对信息化的数据的瓶颈、范围的瓶颈,所以数字化都强调两个关键点,全量全要素的数字化、打破企业的边界。

3、为什么这个时候可以数字化:因为数字化依赖的技术(云、大数据、物联网、AI、视频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熟,具备大规模应用在企业IT领域的能力。

4、数字化的定义:这里挑选几个我觉得比较好的定义,供大家学习、理解。

  • 华为定义1:把一个企业和它的上下游,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及资产、用户等,以光速连接起来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 华为定义2: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来优化或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打破传统的组织效能边界和行业边界,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 用友的定义:运行基于新一代数字与智能技术的各类云服务,通过网络协同、数据智能、连接资源、重组流程、赋能组织、处理交易、执行作业、融入数字经济、推进企业业务创新(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管理变革,从而转变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实现更强竞争优势、更高经营绩效、更可持续发展的进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