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企业数字化转型变革中的三大“内耗”
发布时间:2025-06-13 浏览次数:73 来源:数字神化

现在大家都在谈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像不转就等着被淘汰。但说实话,真正转成功的企业不到两成,传统企业更是不到一成。

麦肯锡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仍不足20%,传统企业更是跌破10%的警戒线。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踩过的坑、交过的学费。

作为深耕数字化转型领域二十年的实践者,我亲历过制造业巨头数据中台建设的跌宕起伏,业见证过零售企业智能供应链改造的柳暗花明,更目睹过金融机构AI风控系统上线的生死更迭。在这些真实案例中,我们逐渐看清一个真相:数字化转型的成败,从来不是单纯技术的选择,而是组织认知的升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三大隐形内耗。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咱们今天不讲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就用大白话聊聊数字化转型路上容易踩的三大“内耗”。

01.

鸡同鸭讲——沟通内耗

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都是老板一拍脑袋:“我们要转型!”然后中层领导们就开始忙活,今天开会明天汇报,报表做了一大堆,结果老板一看:“这怎么不是我要的东西?”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就是“鸡同鸭讲”。数字化转型里有很多新词儿,什么数据中台、算法模型,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就像“数据”这个词,老板说的是报表上的汇总数据,业务部门说的是日常运营的数据,技术部门说的是系统里的原始数据。大家说的都是“数据”,但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也不难:

  • 编本“词典”:把数字化转型里的专业术语都整理出来,就像编词典一样,每个词什么意思,最好还能举个例子。
  • 培养“翻译官”:找一些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让他们在中间当“翻译”,避免大家各说各话。
  • 请个“外援”:实在搞不定,就请个外部专家,人家经验丰富,能帮你把话说清楚。

02.

选择困难症——决策内耗

数字化转型就像装修房子,选择太多了:用什么材料、请哪个装修公司、装什么风格……选择不同,效果和成本差老远。企业也一样,选什么技术、走什么路线,都得决策。选错了,浪费钱不说,还耽误时间。

我就见过一个企业,为了搞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系统落地,举棋不定,最后,老板图便宜,决定自行开发,结果开发到一半发现不行,又推倒重来,还是不行,最后决定外采成熟系统,前前后后浪费了几千万。这就是典型的决策失误导致的决策的巨大内耗。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

  • 听专家的: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别外行指导内行。
  • 从战略出发:做决策前先想想企业的长远目标,别为了转型而转型。
  • 及时止损:发现决策错了,赶紧调整,别一条道走到黑。

03.

闭门造车——试错内耗

数字化转型是个新东西,大家都没经验,都得摸着石头过河。但问题是,有些企业非得自己试错,结果摔得鼻青脸肿。其实,很多坑别人已经踩过了,咱们没必要再踩一遍。

我就见过一个企业,数据治理做了三次都没成功,最后请了外部团队才搞定。为啥?因为他们之前都是自己摸索,没有体系化的方案,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怎么减少试错内耗呢?

  • 多学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都学学。
  • 听人劝:别太固执,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尤其是外部专家的。
  • 别重复发明轮子:别人已经有的东西,咱们直接拿来用就行,没必要再自己开发。
  • 开放共享:别藏着掖着,多跟别人交流,说不定就能避免很多错误。

04.

最后总结一下

数字化转型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稳、跑得远。在这个过程中,咱们得避开那些隐形的“内耗”,才能顺利到达终点。记住,数字化转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所以,别为了转型而转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