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企业间基于数字技术提效、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即将指数级体现,那些没有转型或者转型不利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已经成为一个生死的问题。

在2019年我的《数字蝶变——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中写道: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做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必选题,是一个转什么、如何转的开放题。
经过七八年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相对成熟,已经进入深水区,现在,对企业来讲: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的问题,而是“生死题”。
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改善体验、创新模式、创新营收的价值。
——同行业间是效率的竞争,跨行业间是模式的竞争。同行之间,效率决定效益,效益决定生死;
——跨行业之间是整合的问题,高维度的企业整合低维度的企业,让低维度的企业给平台打工,压榨低维度的企业只赚取辛苦钱。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今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据《2024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显示,全球500强企业中超过90%已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核心战略,而未能及时转型的企业,在过去五年内平均营收增长率较转型企业低12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企业提升效率的“加分项”,而是关乎生存权的“生死线”。
从消费端看,Z世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其行为习惯已完全被数字技术重构:
——67%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获取产品信息,42%的购物决策依赖实时数据推荐。若企业无法构建数字化用户触达体系,将直接丧失市场入口。
——生产端则面临“制造业服务化”的颠覆性变革,特斯拉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实现车辆功能持续升级,使传统汽车厂商赖以生存的“产品迭代周期”被彻底打破,这意味着不具备数字化研发能力的企业将失去产品定义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企业要么成为数字化的“构建者”,要么沦为数字化的“原材料”。正如通用电气前CEO杰夫・伊梅尔特所言:“数字时代,你要么转型,要么被转型碾碎。”当数字化浪潮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唯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重构组织基因,才能在“生死局”中谋得生存之机,进而开辟属于自己的数字新大陆。
数字化转型的初期,众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业务的显著增长与突破。
例如,中电互联携生态合作伙伴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其中湖南移动为某烟花企业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通过升级安全生产监测系统,提供ERP+MES管理系统和推动协同办公上云,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生产、科学防控风险和办公无障碍,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整体库存下降30%-50%,库存周转率提高50%,库存投资减少1.5倍;准时交货率提高5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待料减少60%,计划透明度提高,物流供应商更准确;库存、人力、采购成本降低带来整体制造成本下降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
深科技建设的MES系统管理下的智能无人车间,包含离散型的MES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的品质管理追溯系统以及APS指挥下的智能无人车间,通过无人操作的加工过程,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生产的工艺能力,CNC加工能力达到微米级,研磨光洁度达到纳米级;质量的一致性得到大幅度提高,CPK达到1.8以上;生产在制量减少60%;用工人数减少75%;生产能力提升18.5%。
标识解析赋能工程机械产业链协同方面,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湖南省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已接入企业节点数量为13家,标识注册总数超过1300万,标识解析总数超过120万,将原有冗长纵深长链切断,逐步接入二级节点形成新的供应链短链,将供应链生态中的信息同步给链上企业,实现信息的同步化和透明化。
众陶联针对陶瓷行业问题,打造了6个专业的产业数据平台,与广州数据交易所共同建设了全国首个陶瓷行业数据空间,陶瓷行业数据空间已沉淀超22亿条数据,覆盖产业供应、物流、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多个场景,孵化的数据产品交易突破10000笔,数据收益超3200万元,买方所在行业达19个,为产业超79亿元的交易提供数据服务。基于数据要素的无抵押无担保融资解决方案,已为264家企业获得金融服务,总额达16.33亿元,金融成本降低18.79%;赋能金融机构精准获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数字化贷前营销匹配度达89.47%,获客效率提高46.67%,贷后管理效率提高75%。
在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东软集团作为软件服务行业企业,联手纷享销客成功上线全新CRM系统,通过数字业务流程再造,赋能营销组织完成敏捷、协同的业务变革,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了业务创新增长。
蒙牛作为乳品行业企业,借助纷享销客连接型CRM实现多业务流的融合和业财一体化,大幅提升了人员效率及费用投放效率。联影医疗在医疗器械行业,携手纷享销客CRM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效率、客户满意度的双提升,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包含“一套基础+两套体系+四大平台+一个中心”的武船数字化体系,建立多个数字化平台及数字化制造车间,建设数字化设备集成5G工控网络,夯实智能工厂网络硬件基础;构建船舶三维协同研发与设计平台,支撑智能工厂数字化协同设计;打造柔性管加工生产线,实现管子制造智能协同作业,实现了产品设计、运营管理和生产效率全面提升,先后荣获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
达美乐比萨在2008年股价暴跌后,实施技术驱动的转型计划,推出Domino'sTracker让客户在线跟踪订单进度,如今AnyWare技术使客户能在更多设备上以更多方式订购,公司宣称使用AI和ML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运营,其成功依赖于高管支持以及IT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
CapitalOne在2012年开启转型之旅,目标是打造“一家从事银行业务的科技公司”,在现代技术堆栈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和ML了解客户,引入人才、采用云计算、实施灵活软件开发和DevOps实践,2020年关闭所有本地数据中心,将应用程序和系统转移到亚马逊网络服务,吸引了新的年轻银行业用户。
沃尔玛向科技和创新公司转型,制定数字化转型预算,2022年在技术上支出161亿美元,与微软、谷歌合作,投资业务各方面,其供应链数字化是全方位战略成功的重要部分。特斯拉通过将技术注入驾驶体验各方面,采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内部生产战略,创新速度快,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中占有18%的市场份额。
通过几年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成了数字化能力,开始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跃迁,从降本增效、改善体验、优化流程、科学敏捷管理、快速响应等基础上开始迈入了模式创新的阶段,开够构建“生态型”企业组织。
数字化转型的成熟期,企业已经将目标从“降本增效”开始转向“模式创新”。
(一)组织能力重构:从科层制到数字原生组织
传统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在数字时代暴露出决策链条长、数据流通壁垒等问题。海尔“人单合一”模式通过3000多个小微组织的数字化协同,使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证明了扁平化、中台化组织的生命力。企业需构建“铁三角”能力体系:
业务数字化中台:整合客户、供应链、财务等核心数据,如安踏通过数据中台实现线上线下库存共享,库存周转率提升25%
技术赋能平台:建立云计算、AI算法等底层技术能力,支撑业务快速迭代
敏捷型人才梯队:设立“数字转型官”岗位,要求核心团队具备“业务+技术”复合能力
(二)商业模式创新:从产品供给到生态构建
数字化正在催生三种全新商业模式:
模式类型 |
核心特征 |
典型案例 |
价值提升 |
平台化模式 |
连接供需双方,构建交易生态 |
拼多多“农地云拼” |
农产品流通成本降低30% |
服务化延伸 |
从卖产品到卖“产品+服务” |
三一重工“根云平台” |
后市场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0% |
智能化预测 |
通过数据预判需求,反向驱动生产 |
红领服饰C2M定制化生产 |
定制服装交付周期从15天压缩至7天 |
(三)用户价值深挖:从流量运营到终身价值管理
数字技术使企业能够实现“用户旅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u触达层:通过企业微信、小程序等私域流量池,实现7×24小时精准触达
u洞察层:运用AI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如屈臣氏通过用户购物篮数据,将关联商品推荐准确率提升至82%
u增值层:构建会员数字化体系,瑞幸咖啡通过APP积分系统,使会员复购率提高至65%
“三阶跃迁”模型:
u数字化基建阶段(1-3年):完成云计算迁移、数据中台搭建,实现核心业务在线化
u智能化渗透阶段(3-5年):在营销、生产等场景引入AI决策,如美的集团通过AI预测需求,库存周转率提升18%
u生态化重构阶段(5年以上):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数字生态,如阿里云构建“城市大脑”生态,连接超2000家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