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材料方向。围绕钢铁、建材、化工等新材料领域,引 导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新材料重点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 推动新材料领域实验数据、模拟计算数据、产业应用数据的多源 融合与分级授权共享,探索构建新材料行业大模型,开展新材料 模拟计算、联合研发、试制工艺优化、多级材料供应商数据共享 等应用,提高关键材料研发效率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加速前 沿材料产业化应用。
2. 科技创新方向。面向天文、生态、海洋、气象等领域, 对接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基础科研重点平台等各类主体, 推动科创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展科研数据开放、大模型 构建等应用,解决重复实验资源浪费等痛点,促进产权保护、研 发提速、产业转化,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科研范式变革。
3. 能源电力方向。推动供能数据、运行数据、价格数据、 负荷数据、能源装备等多源数据融合与开放共享,开展多能互补、 车-桩-网协同、产品碳足迹追踪、能源装备协同运维等应用,解 决新能源弃用率高、用能成本高等痛点,增强能源安全治理能力, 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4. 交通物流方向。支持大型物流企业、电商平台、交通枢 纽、民航等多元主体共享运输路径、仓储动态、供应链节点、交
通实时流量、运输装备等全链条数据,开展物流运输资源优化、 供应链金融风控、应急物资调度、运输装备协同运维等场景应用, 打造交通物流行业决策大模型,提高多式联运调度效率,降低社 会物流总成本。
5. 绿色低碳方向。面向工业、能源、交通、建筑、水利等 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需求,对接重点企业、绿色金融平台、碳核查 机构等各类主体,推动碳排放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绿色供应链 数据等共享共用,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追踪与管理、碳资产定价、 碳排放协同优化、绿色金融精准赋能等场景应用,提升绿色低碳 发展和管理水平。
6. 新能源汽车方向。支持整车企业、电池企业、充电运营 商、认证机构及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开展车辆生产能耗、电池 回收碳足迹、产业链碳排放、充电桩布局等数据共享与融合利用, 推动新能源汽车碳足迹精准核算、电池护照互认、电池残值与保 险定价、充电桩选址、充电负荷调控等场景落地,提升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业链绿色竞争力。
7. 矿产方向。支持矿商、港口、贸易商、冶炼加工厂、矿 产科研院所、新型探矿等创新载体联合,推动矿石生产、海运、 港口、交易、冶炼生产等数据多源融合,开展矿区地质灾害联合 预警、智能选矿工艺优化协同、矿产资源合规开发监管、全球矿 产库存动态协同等应用,解决矿产资源领域资源供应安全受威胁、 矿石定价权缺失、行业协同效率低等痛点,加速矿产资源行业高 质量发展。
8. 医疗健康方向。联合头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生物医 药与人工智能企业等主体,推动基因等多组学、临床医疗、公共 卫生等数据资源共享,开展新药靶点智能筛选、精准诊疗大模型 研发、医疗资源区域调度等场景应用,推动医药健康“数据-研 发-服务-产业”全链条协同创新。
9. 卫星方向。支持卫星实时统筹调度,推动卫星数据资源 的接入与治理,赋能农业风险预警、生态环境治理、安全应急处 置等应用场景,解决卫星数据碎片化、难协同问题。推动高质量 历史存档遥感数据标准化治理、规模化共享,开展基于卫星数据 的趋势预测、研判分析等应用。
10. 高端装备方向。面向船舶、民用航空、轨道交通等高端 装备行业,联合装备制造商、科研院所、零部件供应商、运维服 务商等主体,开展试验数据、仿真模型、质量检测及设备工况等 全链条数据整合共享,打造生产跨域调度、仿真大模型训练、多 种装备协同作业、多主体协同质检、联合并行设计等场景应用, 破解技术迭代周期长、供应链韧性不足及运维成本高等问题。
11. 农业方向。支持农场、农业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金融 机构等主体,推动农场“空天地”环境监测数据、田间试验、农 技研发、市场经营等多源数据整合共享,重点开展环境数据联动 分析优化品种、农业生产资源动态调度、农村普惠金融等场景应 用,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灾害防控水平和产销衔接效率,助力粮 食稳产增效与乡村振兴。
12. 其他。围绕纺织服装、知识产权、气象、征信、文旅、
金融等领域细分行业,结合行业数据流通利用痛点和创新应用价 值需求,开展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培育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新模 式新业态,提高行业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