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并没有公开的2026年全国统一的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但结合过往相关方案以及数字政府建设的趋势,可进行以下深度解读。
一、出台背景
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数字政府建设的中国方案。各地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如《河南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 - 2025年)》《鹤壁市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4 - 2026年)》等,为2026年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45678。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数据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便捷化为方向,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政务运行协同化,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协调联动发展8。
(二)逻辑架构
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以“一朵云”为载体、“一张网”为链接、“一道墙”为防线,强化各级政府联动、整体协同、统分结合、条块贯通,统筹构建数字化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公共平台支撑五大体系,打造全国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例如,河南省的数字政府建设方案就强调了以“一朵云、一张网、一道墙”为要求,强化省市联动等678。
(三)主要目标
到2026年,全国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协调和整体协同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架构和公共平台支撑体系更加稳固。数据资源将更有效地赋能政府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政审批制度的数字化、系统性重塑将取得新的进展,政府履职能力和政务服务环境将实现新的提升。部分地区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主要指标和营商环境相关指标有望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全国整体向高水平数字政府建设迈进的步伐将更加坚实258。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推进经济调节数字化:强化经济数据融合治理,整合各类经济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提供精准支持。
提升市场监管智能化水平: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实现市场监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动态更新。通过智能监管系统,对市场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维护市场秩序。
实现社会管理精准化:借助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社会管理中的各类要素进行精准定位和实时监控。例如,在城市管理中,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提高公共服务便捷化程度:拓展线上政务服务渠道,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加强政务服务平台与其他社会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公共服务的一站式办理,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实现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精准施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促进政务运行协同化: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政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例如,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办公平台,提高政府工作的协同效率5678。
(二)夯实数字政府基础设施
强化云网设施支撑:提升政务云统揽能力,统筹整合政务云资源,推进非涉密政务系统向政务云迁移,建立统一调度机制,开展效能评估、动态调配。完善异地数据灾备和数据备份功能,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可靠。同时,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支撑能力,强化电子政务网络统筹建设管理,深化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整合,提高网络带宽和稳定性3。
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提高数据中心的集约化、绿色化水平。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三)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
促进数据融合流通: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打破数据部门壁垒,推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开放。加强数据清洗、整合和标注,提高数据质量,为数据的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数据开放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数据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四)引领数字化发展全面提质
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加大对数字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企业。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促进数字化转型:引导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提高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五)强化共性应用支撑能力
建设共性应用平台:打造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共性应用平台,为政府各部门提供通用的应用支撑。加强共性应用平台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提升应用服务质量:加强对共性应用平台的运维管理,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不断优化应用服务功能,提高用户体验,为政府数字化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六)筑牢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各部门在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对政务网络、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等进行全面防护。加强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置各类安全事件,保障数字政府的安全稳定运行5。
(七)创新数字政府制度规则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数字政府建设的行为。
建立标准规范:制定数字政府建设的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等。加强对标准规范的宣传和推广,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加强评估考核: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建设评估考核机制,对各地、各部门的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定期评估考核。将评估考核结果与政府绩效挂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5。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应成立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各部门要承担数字政府建设的主体责任,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本部门的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5。
(二)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数字政府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保障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政府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四)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建设监督评估机制,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定期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数字政府建设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