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任:以数智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07-29 浏览次数:78 来源:全国融标TC573

 

近年来,一批一批制造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攻方向,通过绿色转型、数智赋能、创新培育,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底座,屡创佳绩。

 

习近平总书记继5月19日考察传统制造业企业洛阳轴承集团之后,7月7日又考察了另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阳泉阀门公司。他深入车间一线,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强调“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巩固提升领先地位和竞争力加油打气,也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家和广大员工要把握这一焕新升级的新契机,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础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立国之本。自2015年中国走上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道路以来,历经坎坷,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制造业不仅成为应对国际复杂形势挑战的核心力量,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新时代,我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5G、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海陆空新型国防装备、大飞机、邮轮、高端医疗装备为标志的一批重大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制造业取得的成就。

 

我国连续15年取得“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称号,2024年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4.6%、16.3%,呈现发展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的趋势。

 

放眼全球,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提出重返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实行新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的口号,先后出台一系列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力求以智能制造模式代替传统制造业体系。

 

美国出台《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振兴美国制造业和创新法案》,加强智能制造发展顶层设计,并于2019年更新其人工智能战略,制定更为具体的发展目标、明确八大战略重点。

 

德国出台“工业4.0”战略,发展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实现生产流程的每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全部数据化、智能化。

 

英国发布《产业战略:建设适应未来的英国》白皮书,以“工业数字化”为核心,推动工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提出“世界机器人创新基地”“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迈向世界领先的机器人新时代”三大核心目标。

 

当今世界范围的先进制造业竞争,实质是各国发展与安全诉求的集中体现,俄乌、以伊、印巴等冲突无不昭示着战争背后工业实力与资源动员力的比拼。美国政府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在台上,都把打压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作为大国博弈的首要。

 

显然,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焕新发展不仅关乎制造业质量和效率提高,而且关乎国家未来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关乎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形成优势、取得全球产业链话语权、争得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规则制定权,关乎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制造业数智化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前进步伐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和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要素方面,发展的主要动力正从劳动力、土地等一般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现代金融、数据信息等先进要素驱动转变。

 

与其他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的路径不同,我国新阶段新型工业化必须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作用,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推动制造业发展作用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当属在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广泛渗透并显现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至目前的超50万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言,以数智化作为重要方向,就是加速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大力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关键要让制造业企业真正成为应用数字技术的主体,在企业家的带领和直接参与下,与信息化服务商密切配合,形成统一规划、整体实施、集中资源、全员参与的数智化全面推进。

 

一是推进管理创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数字化管理。

 

二是提升生产质效,运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发产品集成设计、数字化设计交付平台等工具,让产品在虚拟环境中验证和优化,缩短研发周期,及时解决潜在缺陷,确保产品可靠性与稳定性。

 

三是创新运营模式,运用大数据技术,把设备、人员、工作状态等海量数据采集到数字化平台,立足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丰富应用场景,实现新业态培育。

 

三、以人工智能作为推进制造业焕新升级的强劲动力

 

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科技迅猛发展,不仅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也有可能成为制造业企业克服“躺平”和“内卷”的战略举措。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企业在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推进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上,信心倍增,干劲更足。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前景越来越清晰。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并加速迭代,通过创新模型架构、优化算法,显著提升了模型训练效率、降低了训练和运营成本、优化了性能,已经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重要推动力。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已超4500家,完成备案并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近200个,注册用户突破6亿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正加速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制造业企业要紧抓机遇,着力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

 

一是以通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快智能升级步伐。

 

二是发挥企业能动性,主动设置、提供应用场景,使特定行业垂直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的结合具有更强实用性。

 

三是发展智能产品,营造创新生态,加快具身智能、工业智能体、机器人等设备实现“知识—经验—推理”完整智能闭环,真正实现具有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数智化能力的智能制造,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四、以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正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式。这对广大制造业企业来说,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今天的数智化建设,既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全新探索,更是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无人区”,国内外都没有成功经验可遵循,没有清晰路径和标准答案。

 

等待现成经验才开始行动的企业一定会被时代列车甩下,只有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企业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精神,不畏艰险、勇于突破,才能带领企业成为数字化浪潮的弄潮儿。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首次对企业家精神作了系统论述,“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讲话中,多次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家精神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将这份责任始终放在心上,厚植爱国情怀,与国家指向同频共振。

 

中国的企业家诞生于改革开放,企业家队伍在不断创新中成长。面对新时期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企业家要更加注重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研发投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数实融合催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数字要素持续向制造企业集聚,助力我国制造业在关键节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系作者在“2025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内容有删减。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