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绿能”涌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180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各类产业园区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力量,也是各类能源的集中消费者,如何实现园区的低碳、零碳,成为我国“双碳”战略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零碳园区作为产业低碳化的重要载体,正成为各地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这个承载着双碳目标与产业转型双重使命的概念在短短一年间从政策文本走入现实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专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碳配额激励等措施推动园区低碳转型及零碳发展万亿元级市场蓝图初现但热潮之下标准混战资金困局技术适配等深层矛盾正逐步显现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八大重点任务和评判核心指标为零碳园区建设绘制出一幅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新能源与数字化成核心引擎

“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与数字化技术正重构零碳园区的底层逻辑,从能源供给到管理运营形成“双轮驱动”,推动园区从“低碳”迈向“零碳”。

零碳园区的核心在于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随着光伏、风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叠加储能技术的突破,园区正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消纳”。

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作为“零碳大脑”,成为园区标配。

远景科技集团与鄂尔多斯市政府于20224月合作建成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全球首个实现100%零碳能源供给的产业园。园区配备智能物联能碳管理平台,实现能源动态平衡管理,80%能源来自风电、光伏及储能,20%通过绿电交易补足。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数字化技术也在重塑园区的能源效率与管理能力。重庆AIcity园区通过打造零碳建筑推动园区转型现园区能源自给减少园区碳排放。园区构建的能大推动管控数字转型智慧能化管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德生态园,通建设零碳作系统以据支撑园区碳排放监测和,同构建多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和装配式100%绿色施工绿色

零碳园区成为技术新的试验场,这些创实践推动园区“能耗大”向绿枢纽”转型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向《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表示数字孪生AI等技术在园区碳管准核算与排规动态化评化、提效率等作用。通过数字孪生,能够精准核算园区碳排放,制定科学计划;同,能实时监测碳排放情况,模不同方其效配置够整合多源AI,提高碳排放管的效率性,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持续监测和帮助企业和城市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53和信息化部发《业企业园区数字化能碳管中心建设指南》国家面上大力推进数字AI技术在园区零碳化建设中的引领

数字化技术解决个痛点问题:碳据的可信能碳合的度。前用区块链+IoT物联网)排放成有力证据,后实时调度电、零碳园区将呈‘三极分化’,部园区成零碳区,直接参与全国碳市场部园区工厂靠购买绿书维出口部园区淘汰知名作家,咨询董事CEO承远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中关村物联联盟秘书袁帅零碳园区将呈现多趋势能化提高,各技术合,现园区的主运行和智能管绿色产完整推动园区经济绿色转型

,零碳园区加注重与周边环境合,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

破解技术壁垒与标准缺失难题

尽管发展迅猛,零碳园区建设仍面临多重挑战。

本次三部门发布的《通知》创新提出“单位能耗碳排放”(即园区内每消费一吨标准煤的各类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作为评判零碳园区的核心指标。

这一指标被分为两类,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20万吨至100万吨标准煤区间的,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0.2/吨标准煤;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等于100万吨标准煤的,单位能耗碳排放需小于等于0.3/吨标准煤。

据测算,当前全国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大致在2.1/吨标准煤左右。这意味着零碳园区建成后,其单位能耗碳排放要较全国平均水平下降90%左右,体现了对零碳园区“近零排放”关键指标的严格要求。

要达到上述指标,技术瓶颈首先需要突破。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认为,关键瓶颈集中在三方面:“其一,储能成本与效率问题。目前主流的锂电储能系统在成本上仍然较高,回报周期较长,难以支撑大规模部署,且高温等极端气候下运行稳定性存在挑战;其二,多能系统的协同控制难题。风、光、储、充、电网等能源要素彼此之间缺乏统一调度平台,存在‘有电用不了’的结构性矛盾;其三,碳管数字化能力薄弱多园区即便部署了硬件缺乏对碳据的实时采集、动态析和科学决策无法实‘碳’与‘能’的协同管

绿氢成本高企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当前,绿电制成本高,需消耗大量绿色经济性不CCUS(碳捕获和封存)技术设备投资、运行成本高,技术难题待解决氢燃料技术需突破,更好地应用在园区此外智慧化管控平台中,数字技术能源技术合不够深入无法满足零碳园区建设需求。”王鹏析道

王鹏看来,零碳园区建设阻力并非来自技术。“园区建设投资,光能、能电网等设施投资巨大,企业投资动力。标准不统一、市场机制不完善壁垒和质量问题也是园区建设阻力例如,碳排放核算、零碳园区认标准等缺乏统一规影响园区建设发展;能源市场和市场完善无法满足零碳园区可持续经营需求;能源、碳排放等壁垒和质量问题,影响精准管理和决策”王鹏说

承远也持有同观点认为,零碳园区建设的阻力技术,“园区”资产权属碎片化,屋顶属于企业,电网于国网,蒸汽属人愿意为让渡利益

绿色竞争力重塑经济逻辑

中研普华发布的《2025中国零碳园区发展白皮书》显示,2025年全球零碳园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中国占比超40%。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因产业集聚与政策支持,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锂电池、光伏、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新增长点,且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算力中心、数据中心用能预计还将大幅增长。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一方面,可有效引导传统产业探索深度脱碳新路径,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助力高载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以绿制绿”“以绿智算”模式,助力新兴产业降低碳足迹、增强竞争力,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

从产业现状看,青岛中德生态园的氢能微电网,已实现园区能源自给率82%,峰谷电价套利年收益超8000万元。2025年光储直柔技术在园区渗透率将达57%,度电成本可降至0.28元;上海临港新片区实行“每万元产值碳排放配额”制度,倒逼68%的制造业企业升级设备;宁德时代联合万科打造的零碳产业园,每平方米碳减排量达38公斤,吸引高瓴资本等ESG(环境、社会、治理)基金溢资。

宁德时代与东营市共建的零碳产业园

影响产业集聚效。在扬州广陵经开区,氢能产业成为园区“绿色”。总投资超10亿元的中氢能示范园在建设中,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氢能产业集聚区。链主企业耀扬新能源承担江苏省碳达峰碳中科技专项重要课题,其研发的技术将填补内外单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统的空白

未来,零碳园区的业模式还可以有更多创新。“一方面,可以发展合能源服务模式,合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为园区企业提供式能源解决,通过优化能源配置和降低能耗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展碳交易相关,利用园区的碳减排成果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得外经济回报此外,还可以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吸引低碳产业下游企业入驻成产业集,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降低成本、高效益。袁帅说道

霍虹屹告诉《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零碳园区未来突破的方焦于统集成一方面,加快推进AI与能源统的深度合,升智能度与优化能力;另一方面,推动区级碳交易与绿色电力地,、碳价、碳资产真正成为企业有感知经济杠杆

零碳园区建设按下快进键

工业园区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2543级与级园区,覆盖了全国80%的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产值,排放全国31%左右二氧化碳。

探索推进零碳园区建设,顶层设计是重要驱动力。2024年中央经济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作报告再次作出明确部署此次部门印发的知》,将进一步加速零碳园区建设。

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先,我国地建设的零碳园区助规、设计、技术、管理手段园区碳排放达平,最终实现”碳排放奠定良好基础

盐城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企业通过绿电专线获取新能源电力,生产的“零碳标签”的外贸品畅销;在我国首个零碳保税区,厦门市的象屿综保税区利用屋顶光伏实现园区绿电供应助新能源物流设备达到无尾气无噪声运输……

717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能源联合《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宣布2027年建成15个省级零碳园区,定了10方面的建设包括力实新能源生能源电力代、积极构建绿电配网培育绿色低碳高产业、推动园区建低碳降碳等。

山东并非孤例。在江苏了《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2025-2027提出到202710以上零碳园区项目的建设与收,建成20以上零碳工,建成10以上源网储一化项目培育20家注册虚拟,引进10家省级以上绿色低碳相关创新平蒙古量建设零碳园区工案》将进一巩固鄂尔的先行

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7个省将零碳园区作报告点先行、推进”的格局

政策推动,绿色金融成为重要。国发展改革部门明确鼓励政策性银提供中长,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市通过”方式给园区500万元奖励;深探索碳配额质押资与。市场层面,绿电直、碳足迹认证等新业态加速现。

零碳园区中国实现目标关键更是全球绿色转型的中国方政策技术突破,定到我国绿色转型路的战略力,碳达峰碳中重要标未来,随着政策利持续放、技术成本不断降、市场机完善,零碳园区将成为经济量发展、推进绿色能源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