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正在竞逐智能化高地。德国依托其深厚的精密制造与工业标准化根基,制定了以硬件标准化与确定性智能为基石的“工业4.0”战略。美国凭借其在互联网、软件及AI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推行以软件平台生态的“全域协同”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战略。
他们一个要将智能工厂“标准化”锁死智造门槛,一个想凭软件优势和智能产品垄断数据生态。而中国潜心钻研技术,在5G、AI等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以“中国制造2025”开启突围之路,在工业智能的全球竞技场上争夺话语权。
中国制造2025的“智造”之战,表面拼AI技术和算力,实则拼AI如何懂工艺、能执行、可复制,从而真正解决工业难题。作为全球唯一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的国家,中国具有丰富的工业场景:从钢铁冶金的高温冶炼、化工装置的精密反应,到新能源汽车的柔性生产、光伏电站的智能运维,完整的工业门类覆盖了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装备的全链条,为AI技术验证提供了丰富场景,展现出了将前沿技术与复杂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独特能力。
中控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正是为流程工业“量身定制”的专属AI大模型。中控TPT大模型基于中控深耕流程工业三十余年的行业积累,既深谙行业垂类Know-how、又积累了海量实战场景数据、更具备完整技术闭环能力。
作为流程工业的“原生玩家”,中控TPT大模型基于中控深耕流程工业30余年的行业经验,背靠10万套控制系统和沉淀的1亿I/O点数的工业数据,能精准挖掘数据与工艺的内在规律,实现从“拥有数据”到“读懂数据”的跨越。TPT通过少量微调或零微调,即可在不同装置和工况间复用,具备跨工况、跨装置适配能力,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闭环应用。

工业领域中,控制系统是AI实施执行的硬件基础,而中控技术已连续十四年蝉联中国DCS市场榜首,部署了约10万套控制系统。
基于此,中控TPT大模型深刻理解如何将AI模型转化为客户现场稳定运行、产生实际价值的解决方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底层的控制系统、数据平台到AI模型,再到应用层的工业Agent,真正实现了端到端自主可控,保障安全可控,符合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
中控服务过3.5万+企业,广阔的行业覆盖和扎实的客户基础为AI场景验证与规模复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TPT能够针对流程工业时序数据的特性(连续性、高耦合、长周期、多尺度、模式复杂)进行了专门生成式AI算法框架设计,融合不同装置海量生产运行、工艺、设备及质量数据等融合训练而成的具备模拟、预测等核心能力,解决了工业应用分散、数据应用碎片化等难题,实现由一个TPT大模型为基座打造“一个软件支撑多种应用场景”的新模式。

在万华化学宁波65万吨烧碱装置废水pH值的控制场景中,由于pH值在中性区域非线性时变等特征,传统的控制手段很难实现平稳控制,目前该场景控制过程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基于TPT预测结果控制加酸加碱量进行前馈调节,实现了pH值的闭环智能控制。将原6~8小时才能完成的操作,缩短在一个小时内自动完成,大大提升了运行效率。实践证明,TPT在传统方面解决不了的工业难题方面具有独特作为和价值,可为实现工业安全、质量、低碳、效益目标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全面加速流程工业的智能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