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其要素化重构了传统生产力范式,是推动生产力跃迁的重要引擎。随着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数据要素已成为企业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重要生产力和关键生产因素,成为企业数字化的核心战略性资源。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作用越发凸显,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最终是要落在企业全要素价值链的应用场景上,通过与传统要素深度融合,赋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数据要素是企业新的“石油”,是驱动企业应对新竞争环境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大规模数据聚集产生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进而作用于企业知识创造,形成数字经济的新增长极。新质生产力把数据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新型要素,从而打破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推动生产力跃迁升级,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提出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优化数字化实践等环节的转型路径,为中小企业科学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指明了道路。2023 年 12月,国家数据局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 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对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重要部署,以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跃升,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日臻成熟,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也存在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就是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推动数据要素与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协同,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约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要素如何发挥价值驱动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目前阶段,数据要素及其价值应用理论的相关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且在概念界定上尚未达成共识,企业数据价值转化也缺乏微观系统化深度设计。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
数据价值化是指通过系统化治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的战略性资产的过程,其演进路径包含资源化、资产化、商品化、资本化 4 个阶段。
数据资产(Data Asset)是指由组织(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合法拥有或控制的数据,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例如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网页、数据库、传感信号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可进行计量、应用与交易,能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据资产管理(Data Asset Management)是指对数据资产进行规划、控制和供给的-组活动职能,包括开发、执行和监督有关数据的计划、政策、方案、项目、流程、方法和程序从而控制、保护、交付和提高数据资产的价值。数据资产管理须充分融合政策、管理、业务、技术和服务,确保数据资产保值增值。
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数据可存储、可重用、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信息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细化描述为:
数据信息化:在生产阶段,根据需求收集所需的数据,数据要素作为信息的形式存在,具有独特的自有价值。
数据资源化:是使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成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化阶段包括通过数据采集、整理、聚合、分析等,形成可采、可见、标准、互通、可信的高质量数据资源。数据资源化是激发数据价值的基础,其本质是提升数据质量,形成数据使用价值的过程。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通过流通交易给使用者或者所有者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过程。数据资产化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其本质是形成数据交换价值,初步实现数据价值的过程。
数据资本化:主要包括两种方式,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数据资本化是拓展数据价值的途径,其本质是实现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