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月份榆林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更是榆林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榆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代榆林的前进方向。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全市上下谨遵总书记瞩托,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三转三补”新思路,科学统筹各种风险挑战与经济稳增长,劈波斩浪、勇毅向前,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预期目标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开门红”,习近平总书记为榆林擘画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达5435.18亿元,稳居全省第二,比上年增长7.9%, 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1.9个百分点;工业制造业增加值3704.64亿元,增长7.6%。
二是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1.工业总产值首超七千亿。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55.9%,两年平均增长22.7%。其中,能源工业产值增长61.4%;化工行业产值增长54.3%。
2.规上企业户数创新高。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1019户(不包含6户省反馈企业),为历年来最高水平,稳居全省第二。其中,产值十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29户,产值五十亿元以上的企业24户,产值百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能源企业590户,化工企业58户。
3.主要能化产品产量取得新突破。原煤产量5.52亿吨,比上年增长6.2%,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原油1094.66万吨,增长4.4%;天然气214.15亿立方米,增长1.9%;发电量1448.14亿千瓦时,增长15. 2%;聚乙烯142.47万吨,增长23.0%;聚丙烯170.70万吨,增长29.7%。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 位居全省第三,两年平均增长7.6%;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0.3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9.2%,制造业增加值下降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4.7%。从能源和非能源看,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9.7%,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5.4%。
1-11月,全市直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80.6亿元,同比增长70.4%,两年平均增长30.0%;利润总额1856.5亿元,增长163.0%,两年平均增长65.9%;亏损企业户数较去年同期减少48户。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50.44亿元,同比增长36.5%,两年平均增长19.0%。
总的来看,今年受疫情、旱情、“双碳”、“双控”、“两高”政策约束趋紧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叠加影响,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成绩实属来之不易。对于资源型城市的我市来讲,我市的煤及其他能化产品仍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不出现大的市场波动情况下,能源产品及其下游制品价格也应当会保持在高位。
习近平总书记来榆林考察时指出:“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由此可见,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变,且煤化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大有前途,榆林资源型城市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地位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十分可期。另外,2021年我们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为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