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台是以数据驱动业务产生价值的技术架构,2019年被称为“数据中台”元年,自此,各大互联网企业争相推广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的战略意义
在阿里巴巴“大中台、小前台”的中台战略背景下,各大互联网巨头均结合自身优势开始探索数据中台,并对外提供服务。
是什么原因让互联网巨头如此积极地调整组织架构,集中打造数据中台?为什么数据中台成为各大互联网企业争相部署的战略高地?
1)颠覆传统数据纵向架构
数据中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形成敏捷组织,根据市场情况快速调整组织架构;有利于企业集中火力,在保证决策正确的同时,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如图所示。
2)重新定义IT和DT
建立数据中台可以颠覆企业树状建设模式,避免IT部门重复工作,有效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IT的工作方式。数据中台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避免了业务部门表达业务需求的繁冗程序,有效节省了沟通成本,提高了业务精准下达度,更方便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配合研发DT应用。由此可见,数据中台可让企业不同职位角色历尽其责,优化企业用人资源配置。
多维理解数据中台
到底什么是数据中台?数据中台具备何种能力?数据中台的应用领域有哪些?数据中台的建设内容包含什么?下面我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1、数据中台是全新的架构变革
数据中台是包含模型资产、应用资产、工具资产、技术资产的赋能平台,如下图所示。数据中台不只是输出技术能力、数据能力、资产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制度能力,也输出中台的价值。数据中台的核心在于赋能业务部门及用户,快速响应外部需求。
数据中台是新一代的数据架构思路,其工作原理是以应用为出发点进行数据整合,最终呈现的结果是数据应用的平台。人们的需求千变万化,以纯技术为导向的数据中台很难快速响应外部需求。
数据中台并不是一种端到端的技术平台,它更注重业务端的使用和业务价值的体现。传统API能力输出模式需要中间层的技术转化,无法快速、高效地产生应用,无法满足企业多变的需求。企业搭建数据中台、创建API接口,仅仅是完成了数据中台建设的一环。
数据中台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建设思路,打破了企业传统的功能式和集成式建设思路。以前企业打造产品需要先搭建基础技术架构,再添加应用功能,这种建设思路比较适合产品模式稳定的企业,对于应用需求多变、应用出发点无法统一的公司来说,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才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而建设数据中台将帮助企业改变传统的产品应用建设方式。
数据中台的9个基本能力
数据中台通过9个基本能力赋能企业,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数据中台帮助业务部门建立工作台,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工作台快速获取相关服务,如数据提取、数据分析、数据推送、数据回流等。数据中台能保证数据服务的性能以及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中台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工、治理、切分、建模、打标签,数据中台就像一个生态平台,可以根据业务要求不断生长出各种数据服务,这些数据服务可以被提取、记录、监控和审核。
数据中台可以向不同业务岗位的工作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探索和分析工具,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数据接口,赋予业务人员分析数据的能力。业务人员可以根据需求,探索和发现数据价值,做深度应用开发,这些应用可以变成独立产品。
数据中台对数据的采集、治理、融合、同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了数据的打通和共享。
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不同规模的计算平台处理海量数据,建设数据中台可以帮助业务人员根据应用需求随时调度计算能力。
数据中台分析工具、挖掘工具、清洗工具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和外部用户直接开发应用。数据中台可以将上下游工具进行傻瓜式包装,帮助企业针对不同领域的用户实现数据共享、应用共享。
数据中台具有自学习能力,可以赋能业务人员。中台可以不断叠加能力,将数据和公司资产进行良性循环和回流,赋能业务和技术,并成为一个滚动增长的自学习能力平台。
公司内部高价值的资产可以通过中台沉淀下来,为日后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多支持。长此以往的沉淀可以帮助公司提升竞争力,使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先行一步。
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有多部门多角色参与,各个部门会定义不同的数据指标、标签和使用方式,数据治理体系会越来越复杂。一旦数据无法跟踪,就会导致前端的数据应用出错,最终影响企业决策,让企业付出更大代价。数据中台可以避免出现以上问题,通过数据质量智能追踪和血缘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随着企业业务增加,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也会成倍增加,数据互联互通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自身算力有限,数据之间存在屏障,形成数据烟囱,无法将数据资源转变为业务驱动力,严重浪费数据资源。数据中台将数据规范化,真正实现数据融合打通,后台技术部门能够随时支持、满足前台业务部门的需求。
OA、ERP、CRM等IT系统在企业数据采集、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T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管理、存储数据,DT系统的建设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深化服务,实现智能化精细管理。两个系统的目标、定位不同,若随意嫁接必然导致数据应用分歧。而数据中台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隔离数据风险,确保系统互不影响。
数据中台的3种应用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数据中台具备的3种应用方式。
数据中台改变了业务部门数据分析技术能力不足的窘况。在数据中台出现以前,业务部门因为缺乏技术能力,面对分析需求时只能求助技术部门。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分析部门的沟通与配合会耗费大量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分散了技术部门有限的精力。
数据中台打破了数据的复杂格式,对企业的内部数据、外部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实时整合与分析,解决了数据应用过程中如何获取数据的问题,实现了数据共享。通过数据中台进行加工整理之后的数据直接输出到具体业务场景的应用端,例如保险销售可以通过数据中台反馈的客户信息定制个性化推销方案,在数据分析技术方面为业务部门开通了绿灯,业务人员可以自由地进行数据分析。
在DT时代,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企业需要借助数据中台快速响应、探索、挖掘、引领用户的需求,基于数据中台开发的智能应用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创造更多利润。
企业内部技术部门、业务部门甚至外部供应商等第三方也可以基于数据中台完成应用的创建,及时、有效地响应用户需求,直接解决业务问题。数据中台帮助企业搭建行业生态共享平台,服务于企业内外部人员及上下游企业客户。
数据中台打通了业务、技术、资产,将分散、凌乱、重复的数据整合为有条理、有脉络的数据资产,技术部门使用数据资产可以形成持续的应用开发能力,同时推陈出新的应用产生的数据又为新应用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两者形成闭环。
总而言之,依托数据中台构建的新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实时、自动、智能的数据应用。
数据中台建设建议
数据中台是完整的数据方案和解决思路,是阿里巴巴在完整的数据体系基础上,经过反复验证和试错而建立的,很多头部企业或中小企业缺乏海量且完整的数据基础,无法预测未来企业会出现什么问题,也较难设计出契合企业发展的中台产品。专业的数据中台建设团队能够将前沿的技术经验与行业发展情况相结合,保障中台架构建设的正确性和延展性。